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家里有一套五味太郎的益智游戏书,和依做了一部分,还有一些等她大些时再做,现在理解不了。
这套《语言图鉴》也是五味太郎的。
线条简单,带有些滑稽色彩。
这次看的是这套书中的《语言真奇妙》,有点看图认词的味道。
就像把给孩子的识字大卡装订在了一起。
不过比识字大卡更系统更有趣。
和依一起看的时候,我不禁在内心感叹,“哦,原来是这么说啊,还真不知道呢。”
比如,很多花卉的名字,
再比如牛的各个部位的名称以及牛被食用时即便前面的相同部位又会有其他的名称。
语言其实是很生活化的。
《语言真奇妙》也充分显示了这一点。
比如:球、箱子、狗被小孩坐的时候统统可以称为“椅子”。
再比如:玩跳马背游戏的时候,弯腰站着的小朋友被称作“马”,
躲猫猫的时候,蒙起眼睛找的那个人就被称作“猫”,
语言,有时候便是在这样特定语境中才能让人理解的事物,脱离不开环境。
一个词已经不是它表面上代表的那个含义。
还有一组有趣的例子:
鱼在水产店老板的台面上被称作货品、商品;
到做菜的人手里是烹饪食材,
做好了小朋友吃的时候,鱼是菜肴,
鱼骨头要是给了小猫咪就是猫食,
鱼缸里的鱼叫观赏鱼,到了鱼类学家那里就是**科的**鱼(完全专业术语)。
于是,一个物品在不同的人不同的环境里有了不同的名称叫法。
关于那些看不到的东西:幸福、梦想、哀伤、思考、心情、感情……
我们本来要用其他的词来做解释,但是五味太郎用画就轻松阐释了。
总之我在玩儿,如果感兴趣就加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