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风和太阳》是这两天我和依睡前故事中的一本。
“温暖和煦的阳光战胜了狂暴强大的北风。”这是最令我感慨的一句话,不仅是因为依指着这些个字能念出一半,还是因为这句话让我感受到了它在育儿中隐藏的深意。
这个故事,依依很早就从《巧虎》中看到过,风,雨和太阳打赌,看谁能让一个男人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来。最后自然也是太阳赢了。
故事大同小异,但是书中画面自有一种孩子喜欢的色彩和气息。
我看到的是异国情调,拼贴颜色,纸感形象……
孩子形容不出来,但是她能感觉到,我肯定,每本书不同用色构图的差异她都会感觉得到。
说回来,其实北风和太阳的态度恰恰隐喻着我们父母育儿中常见的两种态度——粗暴&温和。
我和依爸向来反对对孩子粗暴式的教育,更不要说打骂孩子。
现在,说话方式成为我们日常不断反思的话题。

一天和一个同事探讨育儿问题,她的孩子不想让妈妈吃饭,妈妈先是滔滔不绝地给女儿讲了一大堆道理,“你吃饱了,妈妈肚子还饿着呢,妈妈还没吃饭呢,难道你不让妈妈吃饭?就让妈妈饿着肚子吗?”反复劝说无用后,同事有些着急,便不假思索地对孩子说:“你这样不对!妈妈也是人!也有吃饭的权利!”
可想而知,这种方式对孩子根本不见效,先是指责孩子一通,之后又说了一些让两岁孩子根本无法理解的词和语句。我想在将来的某一天,孩子还会把这句话如数奉还吧,比如她想让女儿做作业,女儿却想玩的时候,也许会说同样的话:“我也是人!我也有玩的权利!”
其实,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会体谅我们,学会换位思考。
如果我们能换位思考一下,孩子是经过了漫长一天的等待和思念,妈妈终于下班回家了,她就想和妈妈无忧无虑地玩一会儿,但是妈妈不仅没同意,反而训斥了自己一顿,最终伤心地大哭一场,孩子内心是多么无助和失望呀。
依依也有过这种时候,我喂她吃完饭,她嚷嚷着要我抱,我抱一下,她也不满足,要求我离开饭桌和她玩,我说我还饿着肚子呢,她也不能体谅,于是我就抱着她坐在饭桌前吃饭,这样,既没放弃我的原则,也满足了她的要求。
当然,最开始,她连这种方式也不能接受,但是无论她怎么嚷嚷,我也坚持着,而且告诉她我正在满足着她让妈妈抱的愿望,同时也满足着妈妈吃饭的愿望。她听我这么说就不哭闹了。
坚持原则也可以选用温柔的方式,先尝试着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满足她最迫切的愿望,有了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孩子是不会无理取闹的。
经历过两次让我抱着在桌子前吃饭的状况,依依现在会自己说:“我肚子吃饱了,妈妈还没吃饱呢!”自己便跑开玩一会儿,然后过一会儿过来问问我:“妈妈,你吃饱了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她会自觉地自己再去玩一会儿。
她的行为不是我用道理讲出来的,完全由她自己总结,然后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合理的规范,而这也恰恰是我想要的效果。

我们总希望在孩子面前有威信,是权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总想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但其实往往没有一蹴而就的效果,好的习惯都是慢慢养成的,而和孩子建立沟通的方式最重要。
想起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个少年犯罪被警察抓了,警方通知俩人的父亲去警察局,一个父亲见到孩子上去就给了儿子一个耳光,另一个父亲则深深拥抱着儿子说:“对不起,是爸爸的责任,没有教育好你。”后来,挨耳光的孩子成了小偷;另一个儿子成了事业有成的人。
可见,北风的粗暴多么富有破坏性。
和煦的阳光却更有力量。
我的围脖儿(http://t.sina.com.cn/yiyibaby),会发发身边儿的新鲜事,总之我在玩,如果感兴趣就加个关注吧!*^__^*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