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乌鸦和狐狸》——伴随一生的故事

(2010-12-13 12:23:19)
标签:

依依

26个月

阅读

亲子

绘本

育儿

分类: 阅读越美

《乌鸦和狐狸》——伴随一生的故事

 

 

    从《伊索寓言》到各个国家改编的各种版本,《乌鸦和狐狸》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大多数人几乎都是在儿时接触的这个故事,从老一辈的讲述中也往往得出类似乌鸦多可怜,狐狸很狡猾的结论。而实际上,我每次在给女儿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感觉这是个很棒的、可以分不同年龄阶段亲子阅读的范本,是一则深刻的有关人生旅途的寓言故事,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人性。

 

    依依现在两岁一个月,我给她看的是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吕榆改写、詹同绘画的绘本《乌鸦和狐狸》,女儿每次看到肉被狐狸吃掉的那一页都咯咯地笑出声来,并总要求我翻到这一页重温这富于戏剧性的场面。小小年纪的她还不懂得同情、嘲笑等意味,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又十分有限,那么她的笑声说明了什么?

或许童诗《我喜欢你,狐狸》对此能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这首诗是我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蝴蝶·豌豆花》里面读到的,由高洪波写作、张小莹绘图。

    原诗是这样的:

    你是一只小狐狸,

    聪明有心计,从乌鸦嘴里骗肉吃,

    多么可爱的主意!

    活该,谁叫乌鸦爱唱歌,呱呱呱自我吹嘘!

    再说肉是他偷的,

    你吃他吃都可以。

    也许你吃了这块肉,

    会变得漂亮无比!

    尾巴像红红的火苗

    风一样略过绿草地。

    我喜欢你,狐狸,

    你的狡猾是机智,

    你的欺骗是才气。

    不管大人怎么说,

    我,喜欢你。

 

    无疑,这首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角写作的诗巧妙地反映了孩子的心理世界,它不像寓言那样以成年人的简单语言叙述故事,最终还有一句“不要被花言巧语的人所蒙骗”的结语,两岁孩童不会复杂地思考问题,在他们眼里,有东西吃总是最美的,能搞到东西吃的就是最牛的,他们希望自己是故事中的狐狸。他们的世界是以自我为中心展开的,很少能体恤别人的感受。我想,也没有必要把成人的经验论灌输给孩子,孩子婴儿期(1-3岁)时在尊重他们喜好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尝试和他们一起展开探讨,多采用引导式的亲子阅读方式,对故事的情节设置一些问题,比如:“乌鸦的肉被狐狸吃掉了,乌鸦伤心吗?”启发他们换位思考能力,以促进情商培养,或者“假如乌鸦没听信狐狸的花言巧语,乌鸦会怎样,狐狸又会怎样?”等问题,以鼓励孩子想象力及语言表述力的发展。

 

    到了幼儿期(3-6岁),因为孩子已经进入幼儿园,开始拥有和其他小朋友交往的集体生活经验,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引导女儿学会自我保护,不要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不确定的状况要向老师和家长寻求帮助。此时还可以帮孩子建立初期的善恶道德标准,用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不能靠欺骗别人达到自己的目的。

 

    进入童年期(6-12岁)以后,孩子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在学校的生活中,心理发展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开始自我分析,此时自信心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乌鸦和狐狸》的亲子阅读,分析乌鸦被骗走肉之后气得哇哇大叫,实际上它把怨气撒在狐狸身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掩盖,让孩子理解把自己的过错归咎于别人是不可取的行为。同时分析乌鸦之所以把嘴里的肉丢了,是因为它爱慕虚荣,听信了狐狸对自己的赞美,说明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以此启发孩子能够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从而建立良好的自我辨识力与自信心。

 

    少年期(12-15岁)时,通过《乌鸦和狐狸》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人性特点分析,比如:乌鸦爱慕虚荣,同时它心地单纯;而狐狸贪婪、爱占小便宜,同时它思维敏捷、机智聪明,启发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学习包容,建立非二元世界论的概念。

 

    青年期(15-18岁)随着阅读量和实际生活经验的增长,孩子渐渐走向成熟。此时的我们要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获取智慧。《乌鸦和狐狸》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哲学参照。“吃一堑,长一智”是被人们世代相传的一句短语,在受到别人的愚弄后,我们知道了人性的阴暗面,勇敢地面对并克服人性的阴暗面是成熟期的主要任务,有效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才能被视为智慧,而走向心理成熟、征服自身邪恶又是智慧的前提。不动脑筋轻信别人只会让自己吃亏,靠欺骗别人占小便宜也只能逞一时之风,如果想和他人和谐相处,就要学习如何智慧地获取双赢,让孩子真实领悟到双赢、合作、分享的好处是对他们步入心理成熟期最好的激励。

 

    《乌鸦和狐狸》就这样伴随孩子一步步成长,甚至在我们进入成年期,当到了陪着孩子亲子阅读的阶段,我们依旧可以读出新意,不妨在前半段故事的基础上假设这样一个结局:如果乌鸦看到狐狸饥肠辘辘,它动了恻隐之心,主动把嘴里的肉送给狐狸吃会怎样?这便是典型的利他主义,犹如现实生活中那些把慈善作为事业经营的人,当利他主义是作为目标而不再是手段时,人生也便达到了最高境界。

 

    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对《乌鸦和狐狸》理解的深度和侧重点亦可不同,我们也可借亲子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情商。    

 

     我的围脖儿(http://t.sina.com.cn/yiyibaby),会发发身边儿的新鲜事,总之我在玩,如果感兴趣就加个关注吧!*^__^*  

    从12月11日起,偶的微博上每天放送一款自制的圣诞姜饼哦~ 欢迎前来品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