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图是依依在小岳飞感统训练馆玩得正开心。
目前依依四肢的大肌肉协调能力不错。从小充分的攀爬,打滚,奔跑、荡秋千,滑滑梯、攀岩都让她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现在回过头来再看金宝贝的那些室内器械,她几乎没有不能征服的了。
现阶段她最喜欢的是从高台上往下蹦;拉着爸妈的手走平衡木;趴在滑板上从滑梯上往下冲。据依姥姥说,现在她自己开始在游乐场有意练习单腿跳了!
因为依依是剖腹产,相比顺产的孩子有着先天的不足,所以,依妈非常重视她各方面的发育,例如:从9个多月的时候,依依开始爬出现问题,她不是象其他孩子那样双膝爬行,而是单膝单足爬行,虽然爬得也挺快,没什么其他障碍,但是依妈心里还是不踏实。看了很多育儿书也没寻找到答案。
后来有一次到金马驹感统训练馆和谢经理聊天才知道,是依依在翻身的阶段,总偏好朝一个方向翻身,造成身体两侧,两只腿的力量发展不均衡,所以才会采用这样的爬姿,如果不及时纠正,将会影响到以后的跑跳,容易摔跤。
所以依妈有意让依依钻一些狭窄的通道(比如钻彩虹筒),家里的沙发和墙面之间也故意制造出一个狭窄的缝隙让依依爬,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她没办法倒腾腿,自然而然地就改成双膝爬行了。
经历这次事件,我越发觉得要做细心的父母有多重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小问题,及时纠正,可以避免今后的亡羊补牢。

正巧,最近有机会看了一部充满童趣和想象力的印度影片《每一个孩子都是特别的》,看完后感触颇多。
八岁的艾沙是个满脑子奇思异想的男孩,可是在老师眼里,他是个淘气包、麻烦精。每科考试他都不及格,上三年级的他已经留过一次级。上课时艾沙经常走神,不是盯着窗外路面的积水坑,就是看树上的小鸟。心不在焉的他经常被老师罚站或者干脆轰出教室。有一次,被赶出教室的艾沙索性翘了一天课,晚上他央求哥哥给他伪造病假条,后来被爸爸发现,遭了一顿打。
校长找艾沙的父母谈话,说学校不能再继续让他就读。父亲被迫通过关系把艾沙送到外地的一所寄宿学校,指望他能在那里得到老师的管教,端正学习态度,发奋图强。
谁承想,离开家人的艾沙在学校被老师体罚,又遭同学嘲笑,不仅学习上不见起色,性格也开始变得少言寡语、郁郁寡欢。原本喜欢绘画的他也扔下了画笔。
一日,学校来了名性格开朗的美术老师,他发现艾沙原来有阅读障碍,于是开始悉心教导他,最后渐渐帮他走出了学习障碍。
这部2007年的影片是印度著名演员阿米尔·汗的导演处女作,片中那个有魅力的美术老师就是由他本人扮演。也正是这个美术老师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本来在一所特殊学校当老师,暂时借调到艾沙所在的寄宿学校代课,是他的细心发现了艾沙不同于常人的表现,看到了他眼中的绝望,洞悉了他内心的声音。他亲自去艾沙家家访,了解艾沙以前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帮助艾沙的父母寻找艾沙真正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
原来,艾沙并不像父亲眼中那般是故意调皮滋事,翘课打架找麻烦,这些问题的起因全在于他的阅读障碍,他连最简单的拼读都不能完成,上课对于他简直是在听天书,他自然无法专注。他总会把相近的字母弄混,教多少遍也不能改正,其实这些都是感统失调造成的。
他不能把字母、单词和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在脑中形成关联,大脑不能把触觉、视觉、听觉捕获的信息整合于一体,比如艾沙不会接球,因为他不能判断球的大小、距离和速度。
所以艾沙是缺乏这些最基础的大小肌肉的协调训练,美术老师也正是从这里入手,训练艾沙扣扣子,系鞋带,接皮球,使用艾沙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教艾沙字母学习。比如:用手在沙坑里面写;老师在艾沙手臂上肤上写字,让艾沙闭着眼睛猜;用彩色笔画字母;用橡皮泥捏字母;玩粘珠,玩插板;大声跟读;跳台阶时练习简单加减法;在格子里写字;打电子游戏等等。
没有一种是正襟危坐在课桌前,每一种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游戏。
这点给我的重要提示是,父母千万不能不学习育儿知识,不知道怎么和孩子玩!
孩子就是这样在玩中学习的,而孩子学龄前最喜欢的游戏伙伴一定是父母。
现在很多父母非常溺爱孩子,生活中的事情样样包办,孩子5、6岁了还要家长给穿衣穿鞋,自己从来没有扫过地,擦过桌子,没洗过袜子内衣,其实正是这些日常劳动锻炼了孩子的手指能力,同时促进着大脑的发育。
因此,很多孩子在上小学后显现出的学习问题、生活问题大多都是学龄前阶段家庭教育不成功而导致的。
美术老师一方面从教育方法入手,一方面为艾沙树立自信心,在课堂上他给孩子列举了一系列世界名人,如:爱因斯坦、达西文、爱迪生、毕加索等,告诉孩子们这些伟人小时候也曾经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下课后他俯下身对艾沙说,他自己小时候也和艾沙一样。
这些话都深深地烙印在艾沙的脑海,驱散了他的自卑。
美术老师继而进一步建立艾沙的自信,他组织了全校师生参加的绘画大赛,让艾沙重新拿起画笔,宣泄内心的情绪。
不出他所料,艾沙的画得了第一名,被印在学校毕业册上做封面。艾沙成为全校的明星。而经过他自己超乎常人的努力,他的各科成绩大幅度提高,得到了老师的认可。
上图是艾沙的爸爸因为艾沙在外和其他小朋友打架而呵斥他。
爸爸在得知艾沙有学习障碍之后,到学校找美术老师谈心,说艾沙的妈妈在网上查遍了关于阅读障碍的文章,下面是他和美术老师的一段对话,很感人:
-您怎么来了?
-我正好来这里出差。
-见过艾沙了?
-还没,我想先和你谈谈。我妻子上网查了所有关于阅读障碍的文章,我想让你知道。
-知道什么?
-你不是父母你不明白,我不想让别人指责我们是不关心孩子的父母。
-关心,很重要,孩子会感觉被需要,时而给一个拥抱或亲吻表示关心,对孩子说“孩子,我爱你。当你感到恐惧,你来找我,当你遭遇挫折,遇到失败,别担心,有我在你身边。”关心不是给别人看的,不是吗?
老师的一席话令艾沙的父亲无地自容。
大儿子打网球公开赛,打输了,爸爸眼中只是责怪和懊恼,没有拥抱,没有安慰。
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有人都想培育优秀的人才,每个人都想得高分,差一点都接受不了。
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才华、能力和梦想。虽然每个家长都不顾一切地想把孩子的每根手指都拉得更长。让孩子背负自己的野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自由和独立。”而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有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如果那么爱比赛,干脆去养赛马,不要养小孩。
我的围脖儿(http://t.sina.com.cn/yiyibaby),会发发身边儿的新鲜事,总之我在玩,如果感兴趣就加个关注吧!*^__^*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