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先声明下,本文放的这几张依依的照片没有能看的哈,不是背影就是侧脸,不是翘脚就是抻胳膊,再不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不过这恰好体现了依依这阶段的特点,而这几个显著的特点还真有点让依妈我头疼!
一、明知故犯
吃饭时依依把脚从座椅下伸出来放到自己的小餐桌上,问爸爸:“好看吗?”还没等爸爸答,就自言自语:“不好看,爸爸生气了,爸爸发脾气了。”然后嘻嘻笑,脚却依旧放在餐桌上。
屡次禁止的事情,比如来回按电风扇的开关;反复乱摁音响、笔记本电脑、空调遥控器等的按钮,还是会不顾大人的禁令,不断尝试脚踏雷区。
至于走路不要快跑等日常小节,她会一边飞奔一边说:“不能跑,不能跑!”
这全是因为小儿的行为控制能力差?
(现在出门只要做自己的小推车,必定把篷子拉下来)
二、学会讨价还价,和大人讲条件
依依现在非常喜欢反驳大人的话,也不全是因为年龄上的逆反,似乎慢慢成为一种习惯了。
比如:要是妈妈说洗澡,依依会提出先喝奶后洗澡、先洗澡后刷牙、先刷牙后洗脸等等一连串要求。
再比如:今日居然提出先出门再穿鞋的要求,继而演化到出门不穿鞋的状态(去游乐场光脚,被人问道她就回答,回家再穿鞋)哪有出门光脚,回家穿鞋的逻辑?
再再比如:出门散步不坐自己的小推车,总让妈妈抱,还说“抱到保安叔叔那儿再坐车。”(但往往抱到她指定的地点后她又出尔反尔,如果大人一再坚持,她会坐一会车,时间不超过一分钟,然后再次要挟大人抱)
……
孩子真的是大人的影子,是不是因为大人总和她讲条件,一天到晚听到诸如“吃了这个再去玩、睡醒了才能玩字母板、先把玩具收好妈妈才给讲故事……”此类各种各样的前提、条件,其实我们一次次在拒绝孩子要求的同时,是设定了我们自己对他们的要求,也很少考虑这些要求是否合理。
久而久之,孩子学会了和我们讲条件。

三、势利眼
这个周末去姥姥家,路上问依依想不想小姨,答曰:“想乖乖了。”(姥姥养的猫,现寄养在小姨家,这里有她和乖乖超级亲密的照片)
-那想小姨了吗?
-想妈妈,想爸爸,想姥姥了。
依妈步步紧逼:-那乖乖住在哪儿啊?
-小姨家。
-那你不想小姨,小姨还让你看乖乖吗?
-不让。(不知道这个结论她是怎么得出来的,这一切只不过是个假设,难道小孩子天生明白人的势利,这里是泛指,不是指小姨哈)
-那你想小姨吗?
-想乖乖和小姨了。(被逼的吧?)
虽然依妈只是出于好玩和对依依逻辑能力的考量,但问完这段话我还是特后悔,这不是逼着孩子违心说话,变相撒谎吗?
我们的内心并不纯净,如何要求孩子一览无遗?
四、正话反说
小孩子很直接,比如依依就不会拍马屁,但不会拍马屁也就算了,却经常出语伤人。
比如周末总会问我:“小汪阿姨呢?”-阿姨周一才来上班,现在在家休息呢。
-你是不是想阿姨了?
-想阿姨了。(这回答还真情真意切)
但往往每个周一早晨见到阿姨的第一句话就是“小汪阿姨不好!不想小汪阿姨。”(这,看来不学点儿童心理学还真不行了!)
是出于耍嘴皮子的需要?依依目前总是把听到的话反着说,唯一担心地是这个也会变为习惯,即便心里有爱,也不会表达,就象我们,从来没和父母直接说过爱他们,成年后没给过他们拥抱,甚至有时笑着用“滚吧”向配偶表达爱意(依姥姥的语言哈)等等,静下来时想想觉得有些许的荒谬和可笑,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能好话好说?正面表达?
我们能期许孩子什么?
这阶段依依的变化,提醒着我作为抚育者在育儿上不仅要坚持应有的原则,不能一味向孩子的哭声妥协,要学会和她沟通,思考沟通变通的方法,在开动脑筋培养孩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本文被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感谢育儿编辑和小米的摇篮的推荐。
我的三篇文章同时被推荐上育儿博客首页的小版块头图,历史上第一次,纪念下哈~

我的围脖儿(http://t.sina.com.cn/yiyibaby),会发发身边儿的新鲜事,总之我在玩,如果感兴趣就加个关注吧!*^__^*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