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提供/摄影:老侯(依妈的朋友) 请勿转载。
如何突然想到这个话题了呢?是看到前一段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留学生蒋海松吻瘫新泽西机场”的报道有感而发。要说中国人不浪漫,不热情,瞧,这不,为了和女友拥吻告别,蒋海松跨越安检护栏,把法律都置之脑后了,结果直接导致人家机场重新安检,滞留了那么多无辜的旅客,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他自己也将面临30天监禁的命运。看来这一吻真是“惊天地”啊!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在一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教育的失误,一味片面追求好成绩,从小忽视对孩子素养教育和法制观念的培养,没有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感和秩序感。
是啊,现在普遍家长的心态都很浮躁,总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灌输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注重智力培养,而往往为人谦和礼让方面的教育又流于表面化,排队、遵守交通秩序等现实中很好的教育机会很多被浪费在家长手中:为图方便骑车带着孩子在马路上逆行;开车强行乱并线;使劲按喇叭;违章走紧急停车带或随处停车等人;这些现象在我们身边不是每天上演比比皆是吗?而这样的言传身教其实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观念养成。
何谓优雅?先解释一下依妈对优雅的粗浅认识:优雅首先是心态平和,性情不急躁,心胸宽阔,为人自信,对人宽容,品格高尚,有文化素养等。要想做到优雅,首先要学会慢生活,享受生活的点滴快乐,不追名逐利。
记得一个外国朋友刚到北京的时候问我:“为什么我觉得你们这里这么吵?大街上很多车按喇叭;饭馆里吵得听不到人说话。”我无言以对。
依妈有幸几年前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莫斯科生活了一年。最大的感触就是那里人们良好的素质。比如在银行在超市在公交车站,甚至在市场卖面包的摊位前,你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是“谁是最后一位?”然后会看到问的人直接站到队尾。马路上汽车会避让行人,出事故后两个方向的车能自觉交叉行驶。
另外给依妈直接震撼的是,尽管俄罗斯的经济还并不景气,但是他们的文化市场却很繁荣,据依妈当时不完全统计,在莫斯科每周上演的话剧就高达几十场;一年影院放映国内外影片350-400部;这还不算歌剧、音乐会、舞蹈等其他类艺术项目。他们的演出票价普遍很便宜。电影院也分为很多档次,设备陈旧一些的票价低收入家庭完全可以接受,而且各类文化场所还会不定期举办全免费的演员见面会、放映会等。各种博物馆里甚至针对中小学不同年级都配备了不同的讲解员。
记得依妈有一次去茨维塔耶娃(苏联一名女诗人)博物馆参观,一名女讲解员讲到动情处立刻背诵上了茨维塔耶娃的诗,还一连好几首,把参观者直接代入了诗的意境。可见,这位拿着微薄薪水、不得不再兼一份工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博物馆员工,她脸上闪现流动的不是拮据的物质生活带来的卑微与怨气,而恰恰相反让人感受到的是她对这份工作的投入、专业和热情。依妈还有一次去书店,只是随口问了一下售货员某一类书的情况,这位售货员就非常耐心地给依妈推荐了很多相关书籍并提出了评价意见,她不仅仅是卖书的呀,可以看出她是一名爱书人和读书者。莫斯科的地铁里通常也很安静,车厢里多半人手上都会拿着书。由此可见俄罗斯人在文化上并不功利,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而这底蕴并不仅仅体现在少数学者身上,在普通老百姓身上就已经展现得淋漓尽致了。经常能看到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博物馆、画廊、听音乐会。所以,正是这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世代培养出了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高贵气质。真是几代才能培养出贵族(起码是精神上的)啊。因为这需要时间的沉淀,对文化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对精神塑造长期的不懈追求。
我想,什么时候中国马路上不再需要设置护栏车辆就能自行其道;依妈每天上班必走的八达岭高速不再会为一条车道上的事故而堵车堵到几公里外;公园草坪上不插告示牌也没人进去踩踏;看话剧、听音乐会不用靠赠票而是用完全可以承受得起的价格买票的时候;各行业的每个员工都各司其职,专注做事而不贪婪;是不是那时候,我们的孩子就离优雅的生活不远了呢?
本文被新浪育儿博客首页推荐,感谢育儿编辑和聪聪宝贝的推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