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2009-11-22 23:53:21)
标签:
教育论文文明礼貌教育教育 |
分类: 论文 |
如何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覃佳生
案例1:
老师们听罢,个个为这个学生一鸣惊人的发言面面相觑。那个老师也不甘示弱扔一句打发人的话:“别理他们,他们是癫的。”我听罢,心中很不是滋味,因为这些学生这个班的。我对我这个班学生的放出这种不文明语言而感到惭愧。后来这些学生不断地因此故意辱骂老师,给老师安外号花名等各种不雅行为。
案例2
在2009年春学期的一次期中考试的前一天,06-2班的英语老师为了防止该班学生在考试中作弊,就交代学生把课本统统搬到隔壁的小办公室里,说完他就不知去向了,学生急忙地把自己一大摞的书搬到了那小办公室的门前,见门没打开,于是有不少学生对那位老师大发牢骚,“老矮到那里去了?”“这个老矮真可恶!”……其中有一个女学生更大胆:“操XX的,老矮!”我一听到这刺耳的辱骂声,我狠狠地朝那女生瞟了一眼,那位骂的女生灰溜溜的低头走回了教室。
对于自己班中出现的这种不雅不礼貌的言行,直到一个适当的时机我终于对这些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她们的这些鲁莽诽谤老师的不文明的语言行为很快就销声匿迹了,她们的思想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老师也显得较为尊重了。那么我是怎样对她们进行文明的教育呢?
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我们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有耐心,所谓的耐心,不是对学生长时间的教育,也不是对他不间断的教育,我这里指的是对学生的行为语言要明察秋毫,但又暂时假意视而不见,因为学生犯错误尤其有意出现违纪,或发出不文明行为时,心情是比较冲动,此时别人的劝告他根本听不入耳,老师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样没起任何的作用。如案例1中的学生当场骂老师是“垃圾”,如果我直接上前去呵斥他们的无知与鲁莽、不逊的行为,也许他们也有可能直接与我这个他们的班主任产生激烈的语言冲闯,不但会平添尴尬的场面,也是无济于事。他们当时的情绪犹如奔泻的火刀,我们没不要去立即顶住愤怒的刀刃。师生之间的肢体冲突往往就是因为这样冲动而产生的。就如去跟一个喝得酩酊大醉的醉汉讲正经事一样,他会认真听你说什么吗?也许他会骂你打你。即使是在听,那也是假心假意,不是真心服你。当时我去教育那些出语不雅的学生时,是在两周之后才进行的,那是她们的牢骚发泄已经差不多了,心情也稍微平静了,所以她们当然就会接受你的教育了。案例2中学生给科任老师安不雅的外号甚至辱骂老师的行为,我在一次鼓励他们努力复习迎接中考的动员课上进行对他们文明礼貌教育的,先分析老师的对学生恨铁不成钢的着急而存在不足之处,然后才对她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授与她们尊重老师,注意文明礼貌的重要性,该班的学生对于我的分析和要求表示赞同。
进行换位法,暂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方面去教育。佛家说,事物总有它的因果关系的,事情的产生也总有先有因,然后才会有这个果。这位学生之所以这样侮辱老师,是因为这位老师不但是教导处主任,还是1班的科任老师,他一边为他所教的1班拼命的喊加油,一边喊“2班永远都不能拿第一!”,这的确是为2班正在拼搏的学生喊倒忙,在围观喊加油的2班学生如此的偏心感到不满,愤怒之情自然就发出于外了。案例2中也是由于此时他们感觉到如此辛苦的把书捧书到那里却不见门开,心中有一种受骗的感觉,再加上往日对该老师的高压做法的不满,自然就粗口辱骂了。做班主任的应该了解学生的这种心情,有时老师的对他们的偏见行为你要对他们看法的表示认同,使学生与你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没有思想上的共鸣,我们就无法真正的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即使我们对他们当场桳吓,只是控制一时的场面平静,我们没办法做到明天学生会心平气和的改变他们粗鲁粗口的语言行为。有一句话叫做:每家都有一部难念的经。在这里我想改用一下:每个人易泻闸的门。只要内外部条件具备,他们就会毫无顾虑后果的奔泻,造成的后果也无法想象,正如暴雨堤溃一样。学生出现的粗鲁语言吓行为也如此,我们应对学生发出的这种行为从他们当时的内心感受进行探究,暂时体谅他们内心的疾苦,对于他们发出不雅行为的对象或原因进行分析,然后不妨提出你的最佳处理方案,当然你的处理方案是朝着文明的行为方向去进行的,这种探讨式引导教育方法学生是比较乐于接受的,我们也在“帮”他出注意中也为他树立了文明观。
身体力行,为人师表。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 “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张伯苓老师为了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连自己珍贵的吕宋烟当众一把火烧掉,同时也烧掉了自己的不良习惯,他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作出了榜样。我们身为教育者我们单单强调学生培养文明礼貌行为,同时也需要我们这些作老师注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甚至要像张伯苓老师那样,身体力行,恨下心来除掉自己不良的嗜好。因为中小学生的模仿行极强,我们的一句粗口话、一次随地吐痰、一次烟头的乱扔,男老师的飘逸长发,女老师的染发,往往就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特别男老师一些不雅言行往往被那些调皮的男生模仿,认为像老师那样就显得很酷。因此,我们应该做到,要学生不能那样作,我们老师要想做到不能那样,要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自觉养成讲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真正为学生树立文明礼貌的可参考的模仿。案例1中被辱骂的老师如果语言得体正当,能比较公正的进行鼓励而又不给2班的学生感到偏心的感觉,就不会产生学生辱骂老师的语言的尴尬现象。因此我们作为老师应该身体力行、以我为榜样标准,教育起学生来比你千言万语的大道理有说服力多了。学生如果对老师出言不逊,我们老师就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更应深刻反思。
利用课本课堂和时势资源进行教育。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不应只限于专门的班会课或政治专题课和特定的场所,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的教育我们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可利用我们课本课堂的资源来进行。如初中课本九年级上册的《故乡》中的杨二嫂对鲁迅的出言不逊,导致鲁迅一家人对她的反感,最终把所有的东西送给了说话谦逊的闰土,而不是送给杨二嫂。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学生做一个说话谦虚文明的人的好处。什么语言让人讨厌,什么行为让人觉得可恶,什么语言才让人在寒冬如三春暖,什么行为才让人尊敬景仰,可以由此延伸拓展达到对学生的一次悄无声息的文明礼貌教育,学生也不觉得你是在故意说教,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上到八年级语文上册的《幽径悲剧》时,我们可以引导领悟不仅一棵生命的难得和重要意义,进而理解人的生命的可贵,不容他人随意践踏。随地吐痰造成了细菌的传染让他人得了重病,是不是对他人生命的践踏,辱骂他人是不是对他人人格的侮辱等等这些都可以在课本上和课堂上信手捏来的文明礼貌的教育资源供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只要我们肯于去挖掘,就可以随时对学生以事利导。在校园中或自己在校外看到或听到的因不礼貌语言和行为而产生的激烈冲突的事,我们也可以作为活生生新闻教材对学生进行注重文明礼貌的教育。如学生吃午饭排队,有一学生插队,后面的一男生见状而不满,破口大骂,结果插队的男生觉得自己被侮辱,于是出队与骂者厮打起来,造成了严重的流血冲突,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以新闻的形式发布,剖析其事情产生的原因:文明礼貌问题。总结这样的事情留给我们的教训:要注意文明礼貌。我们常常留意收集这样一些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时势资源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方面的教育。这样的课堂既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去学习课文知识使印象深刻,又能达到对学生思想教育的效果。
坚持不懈的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因为文明礼貌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长期的生活学习教育的过程,他的行为准则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即使我们对学生强调过,但是人脑不是简单的储存信息的容器,它有存在遗忘的特性,学生也是一样也存在着水过鸭背的现象,在不经意中就绽露出不文明礼貌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不能避免的,关键是我们如何去减少避免不文明礼貌现象的发生,那么就要长期的提醒自己、教育自己。一个人要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就要从小抓起,从学生抓起。对于培养中小学生的文明礼貌,我们也更要时时抓,常抓不放,常抓不懈。做事情要取得成功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也如此。
当然,对学生文明礼貌的培养,还需要学校领导、各科任老师的通力合作,相关的规章制度的配合,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养成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使之形成气候,而且是学校范围内的大气候,讲文明礼貌才蔚然成风,才能成为该校的人文特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