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伤不起的教育,伤不起的人命

(2014-02-17 16:23:45)
标签:

休闲

      

       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是学历低的老师负责早期教育,学历高的老师负责后期教育。。。。很想大声咆哮,“你们丫全都搞错了知不知道!!”,与人格的成熟相比,知识、信息甚至所谓的“能力”,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排除运气因素什么的,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是人格。决定一个人幸福的,是人格。决定一个人生命意义的,还是人格。

伤不起的教育,伤不起的人命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精神分析揭示了同样的道理——生命中越早期的阶段对一个人的人格影响越大。由于人格(性格)决定命运,于是可以说一个人生命早期的际遇,一定程度上决定了TA的命运。这听起来有点宿命论的味道,就像一发出膛的子弹,最初枪口的指向,决定了子弹将要飞去哪里。(精神分析的部分使命在于使子弹出膛之后仍可以改变弹道,让子弹自己做主,去往他想去的地方,但这不是本文重点)

人格在自身内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如果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环境因素上,那些在生命越早期围绕在我们身边的人就成了我们命运的塑造者们。其主宰程度大体可以按时间顺序排列: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幼儿园阿姨(幼儿园小盆友),小学班主任(各科老师和小学童鞋),中学班主任(中学同学和各科老师),大学老师(同学)们,各种社会人。。。

妈妈:
妈妈对孩子的巨大影响力似乎已经成为共识。妈妈是生命的载体,因此比爸爸更多的影响着孩子的生理基础,同时从生命产生的第一刻已经在承担保护者和照料者的角色。当婴儿出世,无助地面对一个混乱无序并充满威胁的世界,是在妈妈的精心照料下才形成了基础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在那无言的岁月中,妈妈每次怀抱、喂奶、抚摸以及轻声细语的呢喃,都抚慰着宝宝的恐惧、无助,形成一个人基本的对生命的态度,与世界的关系和与自己的关系。

妈妈既是最早出现,也通常是陪伴孩子成长时间最长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要和宝宝一起辛苦地经历挫折痛苦,一起分享生命中的幸福快乐,一起成长,慢慢分离,这也许是人生最难的功课没有之一。据说如果略加研习,妈妈可以精确地把孩子塑造成从重性精神病,到各种人格障碍、情绪障碍中的任何一种,其手中权力也许如何高估都不为过。因此,也许可以片面地说一句,一个民族女性的健康和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民族的前途。

爸爸:
略杯具的是,对于刚出生的婴儿,爸爸是不存在的,这个阶段爸爸的重要性更多是通过在生活和情感上支持妈妈体现的。一个抑郁或情绪剧烈起伏的妈妈,是每个孩子的噩梦。爸爸的重要性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增加的,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需要一个健康、成熟的爸爸去认同,去相处。

有了妈妈和爸爸,我们逐渐懂了男人女人,懂了爱情家庭,懂了自己要成为或不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一切,都悄悄藏在我们心中,导航我们的人生。


各种老师:
 

当孩子逐渐成为一个个体,开始与父母之外的他人建立关系,各种老师作为社会的引路人,成为一类非常重要,影响力非常强大的人。

特别讽刺和扭曲的一点是,长久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一直是学历低的老师负责早期教育,学历高的老师负责后期教育。这个结构貌似基于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学历水平每高出一个台阶,才有资格教授低一个台阶的学生。于是乎,如果说你是幼教,别人的反应几乎就是不屑,如果是大学教授什么的,则感觉金光闪闪。。。很想大声咆哮,“你们丫全都搞错了知不知道!!”,与人格的成熟相比,知识、信息甚至所谓的“能力”,从来不是最重要的。排除运气因素什么的,决定一个人成就的,是人格。决定一个人幸福的,是人格。决定一个人生命意义的,还是人格。

虽然学历与人格成熟度并不划等号,但更多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提供了更多的人格成长机会。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人格成熟度,对越小的孩子的影响越大。长到20岁,我们大都知道如何对付一个小气、偏执、脾气暴躁的专业课老师,可是退回幼儿园或小学,如果老师是这样的人,那对我们几乎是一场永远不会醒来的噩梦。

在教育岗位上肆意施虐满足私欲的人无法数尽,也许有一天,每个教育工作者在领到资格证之前应该满足这样一个条件,进行至少100次精神分析会谈,经过3位(以上)精神分析师的面试,一票否决。不过这听起来多少有点像是痴人说梦,也可能被怀疑是兜售心理咨询的小贩。


各种同伴:

同伴看起来是生命中最随机的因素,因为社会的复杂度,来自各种背景的各种不同人格在某一时间聚到一起,互相作用,形成更多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似乎带来很多不可预测的焦虑,然而也许大可不必。在家庭、老师这个坚实结构的支持下,孩子可以妥妥的在社会的熔炉中锤炼,成为自己。整个社会健康水平的提升,也会使这种复杂性向更加激发生命力的方向发展。

在眼前这样一个心理健康堪忧的混乱的时代,最振奋人心的还是能够看到生命不断向上的力量。哪怕土壤再糟糕,空气和水质再恶劣,哪怕迷茫、崩溃、无力、甚至绝望,一个个生命还是拼搏着向上生长,尽力地绽放着。

 

你的私人心理医生:www.ln525.com 

杨子老师最近心理治疗动态:www.lnxlzl.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