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家都在“装”?

标签:
沈阳心理咨询心理休闲 |
心理引言:孤独感是很可怕的一种感觉,它是一种封闭心理的反映,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的孤伶苦闷。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一方面,群体的力量总是大于个人的力量,而且只有找到属于自己的群体,才能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外来的压力,这样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另一方面,透过比较,发现自己并不是群体中处境最糟的人,内心会获得平衡感,又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
为什么大家都在“装”?
那些你所羡慕的、你所敬畏的、你所害怕的对象,未必真的有让你羡慕、让你敬畏、让你害怕的事实,或许你只是看到了表象。
正是因为人们想要保护自己,同时又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敬畏,所以总是力图伪装自己,弱者把自己装得强大,蠢人把自己装得聪明,穷人把自己装得富有,丑人把自己装得漂亮……还有人把自己装得无懈可击。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装”,只是为了自我保护和一份虚荣。
婉萍是一家外商银行的职员,从上班那天起,她就把自己归为小资一族,“衣着考究,神情淡然,经济独立,有固定社交圈子,生活品味高”这是她对小资的定义。婉萍把这些定义转化到自己的生活中,她的衣橱里没有很多衣服,但每一件都是高档衣料的名牌服装,她会很心疼地花一半的薪水,买一条裙子。
其实,她并不是挥金如土的女人,她也很节俭,她的薪水并不算高,除了跟姊妹们一起到高档餐厅吃饭外,她平时在家吃得很简单,有时候为了省钱,连晚餐也免了,甚至午餐也不吃,扬言说要减肥,其实肚子很饿,只带一些零食。甘苦自知。
你明明不善良,偏要装善良;你明明不强大,偏要装强大;你明明不年轻,却偏偏要装嫩;你明明不聪明,却偏偏要装作很聪明;你明明不富有,却偏偏要装作出手阔绰;你明明不勤快,却偏偏装作任劳任怨的样子;你明明很邋遢,却装作很有风度的样子……装,似乎变成了一种社会常态。
某次聚餐,朋友问娜娜:“你每天规规矩矩的上下班,这种日子有意思吗?”这个朋友当初跟娜娜同时找工作,工作没找到,却找到一个趣味相投的男朋友,她没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每天跟着自由职业的男朋友,过着丰富多彩的生活,两人同居多年,一直没想要结婚。这几年,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旅行,收入几乎都花在吃喝玩乐上,似乎很惬意!
跟她比起来,娜娜的生活显然平淡无奇,大学毕业后,跟男朋友北上工作,面对陌生的环境,她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要再像浮萍一样,无奈的被水流冲到未知的下一处。
几年后,娜娜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买了房子,结了婚,现在就等着生孩子、养孩子,夫妻俩再赚点钱买车,换个大一点的房子——这是他们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日子有条不紊的过着,工作朝九晚五,周末在家打扫、逛超市买日用品,偶尔参加同学的聚会。
几杯红酒下肚,听着暧昧的音乐,娜娜觉得体内有股躁动,朋友的几句话,居然说得她有了几分惆怅。自己原以为很幸福,也很满足,原来却错失了许多……
这几年来,她几乎没有跟丈夫去旅游,从没有逛过夜店,结婚之后,就死守着丈夫与家庭,俩人赚来的钱,全用来缴房贷。以前那些追求自己,可以满足自己虚荣心的男人,现在也不知去向。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平淡、太安静!
第二天,娜娜把心事告诉我。其实,我的生活跟娜娜差不多,只不过工作社交圈比她广一点,而且我对生活现状很满足。
我说,你又何必伤感呢?生活方式不同而已!生活就是这样,你选择了这种方式,就会错失那种方式。你朋友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自由、浪漫、暧昧,你固然没有,但同时,你现在所拥有的一切稳定、家庭、充实,她同样也没有。各有各的满足,也各有各的遗憾。年轻时再不羁的女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一种归属感,现在这种感觉你有,而她没有。我敢断定,她在向你炫耀时,实际上是羡慕你的,她只是希望从你脸上的失落,为她自己找回一些平衡。
希望自己过得比别人好,这是人性使然。有一种人,当自己过得不幸时,就急切希望听到别人更不幸的事,以此求得慰藉。你说一些自己的悲惨遭遇给她听,尽管她表面看来同情,实际上内心却云开见日。
当想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一般人心里会开始不平衡。那要如何获得平衡呢?当然是从不如自己的人身上获得,或是高调展示自己拥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然后暗暗观察别人失落的表情,以此来暗示自己,“我过得还不错!”
人们多少都有一些“酸葡萄,甜柠檬”心理。自己摘不到的葡萄,总是酸的;摘到手的柠檬,却是甜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时,为减少或消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就会合理解释自己不合理的行为,让自己能够坦然接受现实。
也就是说,你手上有葡萄,她没有,但她说你的葡萄是酸的;她手中有一颗柠檬,却告诉你,她的柠檬是甜的、很可口。你信吗?遇到这样的人,说这样的话,你会怎么办?首先表示理解,接着表示同情——注意,是同情对方,而不是自己,最后,继续享受自己的生活!千万别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充当了别人的安慰品,最后还毁了自己的生活。
■ 如果你念书时,听到一个不求进取的人对你说:“你每天看书,累不累啊?”你可以大声对他说:“不累!”
■ 如果你谈恋爱的时候,听到一个刚失恋的人对你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你不怕被骗吗?”你可以大声对他说:“不怕!”
■ 如果你升职调动,要到陌生的城市去独当一面时,听到工作能力差的人对你说:“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好玩吗?”你可以大声对他说:“好玩!”
带上面具再跳舞
其实,人生就好像一场化妆舞会,每个人都带有面具。这是所有女人都应该尽早知道的生活真谛。
或许,当你听到“面具”一词,会联想到“虚伪”、“狡猾”、“不诚实”等词。其实,如果你能稍微观察一下周围,就会发现别人的“面具”,而且人们会根据时间和场合,选择戴不同的面具。
例如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可能十分严肃,而在自己孩子面前,却十分亲切;一个学生,在师长面前会刻意表现出乖巧、听话的样子,而在同学和朋友眼中,他可能就是个不折不扣的调皮大王;一个员工,在老板面前表现出谦虚、能干的形象,而在家人面前,可能就是个不爱做事、爱玩的人。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人格面具这个概念,他认为面具是展示给他人看的公开自我。出于自我保护,人们总是将真实自我隐藏在面具之后。也可以说,拥有人格面具是人的一种本能,完全不受人格面具制约的人,是少见的。
在现代社会,戴上人格面具不仅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更是十分必要的。它让我们能够与人,甚至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为各种社交提供了多重可能性,它是社会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基础。它的作用不仅是为了认识社会,更是为了寻求社会认同。若不戴面具,反而会影响人际关系以及生活品质。
有一个女孩,在长辈和老师面前,表现出文静的一面,与他们交谈时,很有礼貌,虚心听取意见;与同学在一起时,则把自己的个性展现无遗。
当她开始工作时,为了在老板和同事面前留下好印象,她非常勤奋,不仅完成份内工作,而且还帮助同事,任劳任怨,勤恳负责。平时她也刻意注意细节,穿戴整洁。老板无意中说的话,她会记在心上,这让老板觉得她是个很细心又有耐心的人,连她最讨厌的同事受到老板表扬时,她也附和他人一起微笑祝贺。同事和老板都对她留下了认真可信的好印象。
她在工作上游刃有余,与同事相处融洽,很快就得到了升迁的机会。
这个女孩表现出来的这些特质,不过是她人格特征的一部分,而正是这张面具,让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面具并不代表虚伪,它最大的功能,是让别人看到你想展现的一面,隐藏自己某种不便表露出来的情绪,让你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
我们在生活中会碰到各种处境,遇到各种人,既有阳光坦途,也有激流暗涌;既有正直磊落的君子,也有诡计多端的小人。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你如果不留意说话的分寸或技巧,往往就容易自找麻烦,惹祸上身。
女人应该学会适应周围环境,然后想办法改善,若是无法改变大环境,也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要随便乱说话,待人处事谨慎些,尽量避开暗礁险滩,让自己处于进退自如的有利位置,掌握主动权,对自己会大有好处。
专家观点:
无论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自己的内心在别人面前展露无遗。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利益冲突,就很难有真正的友谊。如果你轻易亮出底牌,表现真实性格、想法或情绪,甚至动了真感情,就有可能留下隐忧。
当然,一个人如果过度沉溺在自己所扮演的某个角色里,长期压抑本性,就会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到很累。所以,我们要在适当时机,把面具卸下来,在亲人和朋友面前,展示真实、放松的自我。
你的私人心理医生:www.ln525.com
杨子老师最近心理治疗动态:www.lnxlz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