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sycofe.com/uploads/20130723/S4JW137454899176435100.jpg
现在的社会经常看到所谓的“伪娘”,外型是真男人,他的打扮、发型和说话声音却偏女性化。说话做事软绵绵的,没男子汉的阳刚之气。这样的男孩子,大部分家庭成员都是女性偏多,如,有妈妈、奶奶、姑姑或者保姆,而男性只有爸爸一个,爸爸又经常在外忙工作等。
可能导致阳光之气不足的原因:
1.首先父亲在家教中的缺位。
中国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一般父亲都是忙于工作和应酬,很多教养的工作都落到妈妈一个人的身上。那么妈妈自然与孩子最亲密的,孩子不知不觉模仿学习了女性的为人处事方法和思维。
如果孩子是爷爷奶奶从小带大的,老人家的心里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孩子可能表现是柔弱、老成和内向,而缺少活力和阳刚之气。
2.家庭教育理念错位。
平时大家听到父母对孩子的评价,经常会用“听话”或“不听话”;“乖”或“不乖”来评价孩子,有时甚至用威胁方式来让孩子听话。也就得出一个公式:好孩子=听话,听话=好孩子。这种控制式的教养方式,最终结果是,要么孩子听话变得惟命是从、柔弱内向和寡言少语;亦或是孩子完全叛逆。
3.幼儿园缺少男老师。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6岁之前孩子性格基本定下一个基调。幼儿园女老师为多,也是让孩子在成长关键期缺少模仿学习男性阳刚的榜样。
4.课业繁重,运动少。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学校的法宝。学校教育制度对孩子学习的要求,占用了孩子大部分活动时间。
另外父母的教育理念就是,“学习大过天”,洗衣做饭统统给学习让道,最后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头脑发达,四肢欠发达”的人。
培养阳刚之气的对策:
1.父亲加强与孩子的互动。
孩子平时学习的不是父母所说的,而是父母的行为。因为,父亲是男孩子最好的榜样。父亲作为男人的大气、气魄、干练、格局和果敢等性格,只有在与孩子游戏互动中,才能把这种男性阳刚之气传递给孩子。
2.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智力决定孩子事业的起点,而情商决定孩子事业的终点。在家庭沟通中,树立平等民主的氛围,使孩子在家里得到肯定和欣赏,建立起强大的自信。良好的亲子互动,让男孩子的男人个性得到释放和成长,形成一种男人的格局与自信。
3.带孩子参加聚会活动。
通过平时父母间组织交流,出外旅游、野餐或者登山等活动,大人间的互动交流模式,孩子可以潜移默化学习人际交往。与其孩子玩耍,树立良好人际交往技巧和信念。
4.增加孩子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让男孩子变得更强壮和坚强,给予人男子汉的感觉。另外体育的竞争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从而让内心更坚强和有力。团队的互动,让男孩子更有担当和有责任感。因此,让男孩子参加一些球类或者武术之类训练或者比赛,让男孩子成为真正的男人。
观点:
父亲与母亲两者缺了任何一方,对孩子的性格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身边并不缺乏这样的例子,父亲从小不在身边或者是已经离世的男性孩子,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偏向女性化些。比如,情感细腻、喜欢逛街买东西、不爱运动等等。
如果是类似生活环境的情况,家长一定要特别的注意孩子的性格发展,及时的避免孩子染上更多的女性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