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父亲要做好不同的榜样
(2012-04-17 12:33:09)
标签:
杂谈 |
这几天接触了几位单独带着孩子的妈妈们(常期两地分居),她们的内心都存在着许多困惑和苦恼,甚至像罩着一张无形的网,透不过气来。总会有一种念头:孩子如果不乖、不优秀就是自己没有尽到责任......所以拼命的带着孩子,忙于各种补习班,很怕落后,让人指责,可往往这样,也造就出了一大批“问题儿童”,一大批茫然不知所措的妈妈们。
医生看着翰翰身上那些愈合的和还有没愈合的伤口问他:“痛吗?”“很痛!”“那你为什么还总是让自己受伤?”“因为这样爸爸才有可能到医院来看我!”原来,翰翰的爸爸有自己的企业,平时工作很忙,翰翰几乎每天都没有机会与爸爸碰面。所以,他只好出此“下策”,来赢得与爸爸碰面的机会。当然,为了使这个“阴谋”能够顺利地得逞,他只能不断加重自己受伤的程度。
一位母亲就曾这样描述丈夫与儿子之间的关系:有时,我觉得丈夫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谜,他们总是扭在一起打打闹闹,例如,你追我赶、互相挠痒痒等,但他们之间打闹的那种性质,与我和儿子之间的那种打闹是完全不同的。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语言,例如,当丈夫与儿子打闹完之后,他们会同时躺在床上,摸摸对方的肚子,然后安静地休息一会儿。但一旦他们其中一个人有了小动作,另外一个人就会马上进入警觉状态,就好像他们心有灵犀一般。
的确,父亲和儿子之间确实有一种属于他们的语言,他们在一起可以不分长幼地打闹、可以不断触碰对方的身体……行为学家表示,父亲与儿子在打闹中所进行的这种身体之间的接触,是父子之间所进行的一种深层次的沟通。正是由于这种深层次沟通的存在,男孩知道,他将要成长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男人。因此,在父亲身上,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未来,他们会自觉地以父亲为榜样。
男孩是需要父亲的,他们需要从父亲身上看到自己的定位,他们需要模仿父亲的行为来使自己成长为男子汉。所以,为了男孩的健康成长,父亲千万不要以“工作忙”为理由而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当然,父亲们还应该注意:你的行为、语言以及思想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子,因为他正在自觉不自觉地以你为榜样。但并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成功地承担“儿子榜样”这一角色。很多父亲就常常在无意识之间,把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传达给了儿子。
当我把孩子们的餐具都洗好时,一个小男孩正好在我身边,我请他帮我一起整理餐具,没想到却遭到了这个小家伙的严辞拒绝。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不,我不能帮你做这些事情,因为这些事情是女人做的,我爸爸从来都不做这些事情。” 看,这就是父亲的作用。一个刚刚有了性别意识的小男孩,就已经在主动模仿父亲的行为,他不自觉地把父亲当成了自己的榜样。 父亲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男孩。在生活中,如果父亲很少帮妻子做家务,那当母亲要求男孩帮自己做一些家务时,男孩就会理所应当地严词拒绝。因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做家务都是女人的事情,男人有权不去帮忙。这些思想或者是父亲在无意之间传达给他们的,或者是他们从父亲的行为中得出的结论。 男孩的成长需要榜样,他们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就把父亲当成自己的榜样。然而,父亲要想做好男孩的榜样也并不是易事,在男孩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他们所需要的榜样是不断变化的。 作为男孩的父亲,如果你对做男孩的榜样还没有足够的信心,那你不妨借鉴以下几种观点和方法: 方法一:面对幼儿期的男孩→帮他们完成对母亲的依恋
的确,现在就有很多这样的小男孩,他们不喜欢与别人接触,整天寸步不离母亲身边,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他们还整天跟在妈妈后面,不肯去幼儿园或学校。 这些孩子大多都有这样一个毛病,他们只愿意与妈妈在一起,除了妈妈之外,他们拒绝与任何人在一起,其中也包括爸爸。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事实上,这些男孩长大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往往是由于他们没有很好地完成在幼儿期的心理发展任务而造成的。
说到这里,很多父亲也许会联想到自己小时候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在幼儿早期,男孩的世界里只有母亲,但一旦他发现自己的身边有父亲这样一个人物时,一股神秘的力量就会推动着他们与父亲接触。 其实,对于这些幼儿期的孩子来讲,父亲的关爱意味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对于幼儿期的男孩来讲,他们迷恋母亲,因为母亲的爱是温柔的、令人陶醉的,而且是很容易感受到的,这会让他们产生安全感。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对父亲的世界充满了向往,在他们眼中,父亲是“大力士”、“万事通”,能够解决一切困难,但父亲却总是那么冷漠、不容易让人接近,这会促使男孩更加依恋母亲。 就拿上述事例中那位70岁的老父亲来说,也许他的父亲并不是不爱他,只是他不善于表达,所以,他给儿子留下了终身的遗憾。所以,要想做好幼儿期男孩的父亲,你首先需要学会的是——向儿子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
还是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小男孩自己的心声吧: ※ “我喜欢爸爸带我出门,这样我会因为爸爸在身边而感到很自豪!”
※
※
方法二:面对儿童期的男孩→明确规则,培养他们的自控能力 我们都知道,由于受大脑结构以及体内睾丸素的影响,男孩常常会不计后果地去搞破坏、去攻击别人。但在与爸爸的打闹中,爸爸能让他们明白,任何事情都是有规则的。
但有一次,我看儿子躺在床上,便过去给他挠痒痒。那天儿子也许不高兴,他没有像平时那样“咯咯”笑,而是狠狠地踹了我一脚。 我被儿子的反应惊呆了,但我并没有冲他发脾气或指责他,而是平静地对他说:“你受了伤会痛,爸爸受了伤也会痛,如果爸爸受了伤,那以后我就不能陪你玩了。所以,我们需要制定一些规则,例如,不允许使劲踢别人、打别人,或是抓别人!你能遵守这样的规则吗?” 儿子似乎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因为我看到他在点头。 我们都知道,男孩是讲究规则的动物。如果在进入新的团体之前,他们不了解这个团体的规则,那男孩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 其实,父亲与男孩相处的过程,就是向他们传输各种基础规则的过程。受体内睾丸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男孩都可以被称为“破坏大王”、“带有攻击性的机器”等,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的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听之任之,任其发展,那男孩真的会变成人见人怕的破坏性“机器”;但如果家长对他们的这种破坏性和攻击性进行强行压制,那男孩天生的探索欲望和创造欲望就会逐渐泯灭。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们规则是什么,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行为的“度”。就拿上面的事例来说,父亲喜欢与男孩在一起打闹,他告诉了男孩打闹的规则——不许使劲踢别人、打别人,或是抓别人。但打闹必须是有身体接触的,因此,这个男孩以后再与别人打闹时,就会自觉把握自己与别人身体接触的“度”。
我们都知道,母爱是完全不同于父爱的,母亲的爱会让男孩陶醉其中,只想享受这种温暖,而不去思考别的问题。而且在大多数男孩的心目中,母亲只擅长做日常家务,她们并不擅长制定规则,所以男孩常常会对母亲制定的规则持怀疑的态度。 但当男孩与父亲相处时就完全不同,他可以和父亲打闹,但他绝不敢在父亲面前胡闹。所以,父亲的威严让父亲所制定的规则也具有了可信度。 大多数的家庭常常因为男孩的破坏性和攻击性而发生矛盾,例如,男孩不小心把家里的古董花瓶打碎了,妈妈会对男孩大发脾气;又如,男孩把家里的小闹钟弄成了“哑巴”,害得爸爸上班迟到。 但在父亲懂得制定规则的家庭中,这些“闹剧”出现的几率却很低。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也许就在忽然之间,男孩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的身高猛增、力气也变大了很多。在面对温柔或者暴躁的妈妈时,即使平时最乖巧的男孩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下,妈妈再也不能强迫我做任何事情了! 因为这种想法的出现,男孩开始不拿妈妈的教育当回事,有时,他们甚至还会故意与妈妈作对,向妈妈的权力挑战。当然,如果男孩的这一行为不断地得逞,他们就会变得自傲自大,甚至是目无王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需要父亲的权威让他们保持清醒。
看到这种情况,我生气地把儿子叫来,并冲他大喊道:“这是怎么回事?” 令我惊讶的是,13岁的儿子竟然没有愧疚的感觉,他还不耐烦地对我说:“我只不过是忘记洗碗了,妈妈,你用得着这样大嚷大叫吗?”看着比我高出一头的儿子,我真的拿他没有一点办法。但就在这时,孩子的爸爸来到厨房,还没等到他讲话,儿子就开始捋起袖子打算洗碗了。男孩进入了青春期,母亲的管教似乎已经对他们不起作用了。有时,为了让母亲看清这种局势,他们甚至还常常向母亲的权力挑战。在这些时候,父亲最需要做的就是,与母亲站在一起,两个人用同样的态度教育儿子。 就拿上述案例来说,面对儿子向母亲的权力挑战的情况,如果父亲这样对儿子说:“不允许你用这样的腔调同妈妈讲话,否则,我真的要管管了……”听到父亲这种“规则”鲜明的话,男孩至少也会清醒上一段时间,不敢再向妈妈的权力挑战。其实,从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这样说,在尊重女性方面,男孩需要父亲给他们做出榜样。 当然,要想让青春期的男孩认同家长的教育,父亲必须要和母亲达成统一的战线。并且,在这一过程中,父亲的态度一定要是真诚的。如果父亲并不是想帮助妻子,而是逢场作戏式地教育儿子,那男孩就会越来越不尊重母亲,甚至还会越来越多地向母亲的权力发出挑战。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