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外幼儿教育比较——让人深思

(2011-12-30 11:28:03)
标签:

杂谈

家庭教育:才智VS素质

国内的父母普遍注重孩子的才智教育,并不遗余力地实行着。且不论幼儿园的才艺特色班受宠程度,单从每年暑期班父母星夜排长龙的场面就可见一斑。

 

国外的父母,少了幼儿园的全力扶助,对于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更加注重,通过言传身教灌输给子女。来自乌克兰的外教RayAlex介绍说,在他们国家,孩子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会很大限度地尊重他们,同时也要求他们对父母尊重。如喂奶、吃饭时不吃也不强迫等等。而且他们注重孩子基本素质的培养,比如冷天少穿衣锻炼耐寒,培养孩子严格遵守时间观念、讲究公共卫生等良好习惯,至于才艺培养,一般都不会“强按牛头喝水”。

 

价值观:智能VS体能

认识多少个字、会背多少首唐诗、会弹多少首曲子、会跳多少个舞蹈始终是大多数国内父母关注和当作谈资的东西。有些父母也表示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不过执行起来却往往身不由己——“都难啊,现在快乐了,以长大怎么办?”广东省科学院某位研究社会科学的博士曾对我说,“道理我也懂,可是我绝不会让我的孩子一直玩到上小学。”

 

国外父母则更多注重孩子的体能发展,他们认为,孩子在小时候除了快乐之外,就应该是发展体能的好时机,为以后应付更繁重的担子打好基础。因此冷天穿少衣服就显得很自然。ChirsAvery是极端的体能提倡者,他甚至为了能在阳光明媚的冬日带孩子郊游,而主动向幼儿园请假。

 

选择幼儿园:成绩VS快乐

身边一位父母的想法代表了国内绝大多数父母的想法:孩子在幼儿园里能够学到什么,老师每天都在教些什么,是否开设有数学、钢琴、外语、电脑等课程,是她考察一个幼儿园的首选项。于是很多的国内民办幼儿园为了获得市场效益得到家长的认可,就迎合家长的需要,安排了很多小学课程,把幼儿教育等同于小学教育,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用简单的识字算数来体现其教育功能的优势。

 

不同国家的父母在采访中都不约而同提到,孩子在幼儿园是否快乐是他们最主要的考量指标。德国一些地区的幼儿园不是按照班级区分,而是按照活动区划分的,比如游戏区、休息区等。来自新西兰的ChirsAvery说,在他们国家,选择某家幼儿园,更在乎该园是否能够解决他们的顾之忧。“我们工作忙,祖辈普遍不会帮助照顾孩子,保姆的工资跟太太工资一样高。”——幼儿园的教育功能被弱化(尽管也事实上存在),至于孩子的“学前教育”,则更多留给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灌输了。

 

这些差异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的孩子智力全世界第一,但是创造力全世界倒数第三,想象力全世界倒数第五,因为我们家庭教育一开始的导向就偏了。过早的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智力开发替代了孩子整个6岁之前所有关键期的培养目标,最后培养出一个个智商很高情商很低,心智与年龄严重不符的早熟孩子。

 

真正有胆量的父母要用自己的行动,抵制社会上不良的早教形式,为孩子撑起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给孩子选择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幼儿园。尊重孩子,让孩子依循自己的生长顺序,依次去发展每个阶段的目标,不疾不徐的陪伴孩子稳步成长。这样你才可能培养一个长跑冠军,而不是一个短跑赛手,在人生的旅程中不仅收获成功也收获幸福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