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种时髦的观点,我把《阿凡达》看作是一部环保电影,用文艺的观点表达,这是一部关于人类自我救赎的影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更是诠释人类内心潜意识和梦境的表达。
电影故事的结构很简单:一个名叫杰克?萨利的退休海军陆战队员参与了一个由女强人格雷丝?奥古斯汀负责的科研项目。该项目利用杰克?萨利的头脑思维,控制阿凡达——以人类DNA与外星生物DNA合成的蓝色类人生物。该项目主要意图是探索单纯人类难以顺利到达的潘多拉星球。影片的结局是阿凡达通过与潘多拉星球上的人相处、相爱,最终融入潘多拉星球。
所谓的潘多拉,根本就不客观存在,它不过就是我们这个地球的“阿凡达”,詹姆斯-卡梅隆制造了一个有关我们这个星球,一个可能走向自我毁灭的星球的寓言。在电影里,进攻潘多拉星球,掠夺资源的看似是美国人,实际上,整个地球上的人类不正是在对我们生存的这个星球进行着无休止的过度采掘吗?这与当年欧洲人开发新大陆,对印第安原住民进行屠戮的一幕何其相像!化身“阿凡达”的杰克捍卫的其实不是潘多拉,而是人类心中的真善美与良知,而上校所代表的正是人类心中的邪念与假恶丑。
影片最有趣的设计,也是和人类做梦关联最大的部分,就是,只要杰克?萨利在地球上处于清醒状态,在潘多拉星球上的阿凡达就处于睡眠状态,因为杰克?萨利清醒时,他的头脑思维被用于他的人类之身;而当杰克?萨利处于睡眠状态时,他的思维就会被使用在阿凡达的身上,在阿凡达的意识里活跃,并在潘多拉那个美妙的星球上自由的驰骋和飞翔,潘多拉曼妙虚幻、壮观浩淼的生态景观仿佛一场人类的梦境。那我们就可以这样设想,潘多拉所承载的其实就是人类的一个梦想,而阿凡达就是杰克?萨利的内在另外一个自己,或者叫潜意识里面的那个自己。通过做梦,杰克?萨利——这个人类现实主义的化身为阿凡达进入到自己的梦中。
顺着这样的思路往下看,就会发现,这不是我妄加判断,更多的场景和台词不断地在印证我的看法。当阿凡达开始融入潘多拉星球,并接受那里的价值观后,佐伊?萨尔达娜(Zoe
Saldana)饰演的内提莉教阿反达骑马——六条腿的马时,跟阿凡达的那一番交流:你要感受它,跟它连接,感受你和它在一起。这不就是典型的心理学用语吗?暗示着阿凡达进入梦境中后,要与自己的潜意识中的那些能量相熟悉、相连接,这样才能制服那些不断冲突的能量,同时,内在的那些不断活跃着的能量都能为人所用,只要你方法得当,获得他们的认可,跟他们交流顺畅,它们统统都可以为你服务,帮助你成就你的伟业。
除了教阿凡达骑马,内提莉还教阿凡达骑耀眼的龙,能够在天上飞来飞去的龙,而且教授骑龙的方法与骑马如出一辙,也就再度说明,潜意识中无论哪一部分能量,都可以通过相似的方法赢得它们,使用它们,发挥它们的优势。在潜意识当中,能量没有好坏之分,所有的能量都可以得到正面的使用,散发出智慧的光芒。
再看其中的生命树,乃整个潘多拉星球的母亲之树,生命的守护神,这不就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吗?这些美好愿望都深深地潜藏在人的内心深处,日常不能够表达,就只好通过梦境的形式表达和显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普通人会发现,自己的梦境离奇古怪,好像完全没有逻辑可言,其实,那离奇和混乱中自然暗含着潜意识的自在逻辑和深层的心灵欲望。还有那象征着“很纯的精神”的神圣树,这不也是人类的共同深层期望吗?希望自然万物都能够和谐,自然而美好。这些在现实世界没有办法达成的愿望,导演只好借助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
《阿凡达》实际上是导演引领大家——全球人民一起通过电影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潘多拉,人类的美好精神家园;阿凡达,在人类潜意识深处表达美好愿望的重要人格。
影片的最后,地球人的阴谋被挫败,
导演用电影这种所有地球人都能听懂的语言留给我们自己一个希望,请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呵护人类的梦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