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教会孩子调节不良情绪?每周案例(13)

标签:
情绪发脾气虚荣心理解失败痛苦青春期心理完美身心发展压力烦恼 |
{个案}初二的孟严因近段时间学习成绩下降,常独自在校园一角唉声叹气。以前在他的生活中很少这样悲观,孟严最近感到自己的情绪一直不好,爱发脾气、看谁都不顺眼,父母也不理解他,指责他小题大做、无理取闹。
孟严是一个争强好胜的人,虚荣心很强,不愿承认自己的失败,一旦失败就会痛苦很长时间。
心理专家杨子分析:
初二的孩子已进入青春期,情绪起伏会比较大,遇到高兴的事情时会欣喜若狂,一旦失败也会痛苦不堪,这是这个年龄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个性较强、追求完美的孩子这一阶段的情绪反应就会更大。
有时候孩子的情绪反应也是为了引起大人的关注和理解。
解决方法:
1.家长要学习和了解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调解情绪,当孩子表现出压力和情绪问题时,家长要及时表现出关注和理解,并与孩子共同去面对遇到的问题。
2.只有及时疏导消极情绪,才不致积淀爆发。疏导方法一是倾诉法,即指导孩子向亲朋好友敞开心扉,倾诉出内心的忧伤、烦恼和痛苦。二是转移法,即通过转移注意力,调整意识关注的焦点来冲淡消极情绪。三是做深呼吸,通过调整呼吸的频率和深度让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
如果遇到外界强烈的刺激时,应立即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生气是自我惩罚,烦恼是跟自己过不去”。这样往往会收到驱云散雾,镇定情绪的效果。
3.调整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模式,学习用积极的思考方式代替消极思考方式,让孩子了解不是人或事引起我们的情绪而是我们对人或事的看法、观念产生情绪,所以调整情绪首先要让孩子学习积极的认知模式。
该文章出自辽宁民族出版社发行的《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119个案剖析》主编: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