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上海隆昌公寓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1949年后,巡捕房南侧成为杨浦区公安分局办公场所,隆昌公寓则成为职工的宿舍,后来便有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去。2004年,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隆昌公寓地址:上海隆昌路362弄。五层的楼房团团围住大院,院子极其宽敞,如同一个小广场。每层楼房有一条长长的公用楼道相连通,如一条椭圆形跑道,楼道后便是大小不等如鸟笼般的房间。立足院子向上仰望,形同坐井观天的青蛙,仿佛古罗马斗兽场似的四合院建筑。
隆昌公寓每层每户外面的走道是极为宽敞的,如同学校和军营式建筑,四人并行绰绰有余。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的迁入,十几个平米住一户人,放上一桌一床一个五斗橱就已经难有活动的余地了。上海人很自然动起了走道的脑筋,卧室这类实在私密的空间只好留在房内,但买烧之类无需遮遮掩掩的生活,搬到屋外也无甚要紧吧。所以,几乎家家户户在走道上按上了水斗、切菜台,甚至炉灶,于方寸之间自行搭建起一间没有墙壁的“灶披间”。
“这不就是电影《功夫》中的猪笼寨嘛!” 《功夫》当然没有取景于此,像猪笼寨这样的“筒子楼”建筑在广东、福建一带比比皆是。但这样的建筑隐匿于上海滩一隅,确实奇妙。 生活景象是变化了,但悲壮的往事无从抹煞。这样的往事,务须多提,也自然磊落于心。上海人有上海人的底气,言语苍白,多说多辩也是无益。如果居住空间着实逼仄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只好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无论是在阳台、过道等公共空间里小打小闹,还是在院落里铺铺排场,这都是上海人对自家“草窝”的朴素追求,动足了脑筋。这是浪漫主义幻想和现实主义态度的无可奈何下的折中,世人口中的“小气精明”,实在有些苛刻了。
摄影人一波一波的乐此不疲的去拍摄,那里的居民也见怪不怪,信然接受,他们洗菜,做饭,晒被子。也许他们想让这些摄影人的片子能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改善居住吧。想着拍着,总让人有点心酸。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