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散花剑
散花剑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85
  • 关注人气:17,14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推荐一种好班级管理模式(3)

(2012-07-21 21:25:17)
标签:

散花剑博客

班主任工作

教育随笔

杂谈

分类: 班主任工作漫谈

        推荐一种好班级管理模式(3)

高三年级组用多项管理数据“说话”,我有幸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当唐组长通知我写班主任经验交流的时候,9人小组合作制—我的班级管理模式,立即出现在脑海中。

当了快20年的班主任,我一直在思索,有不有什么办法能够让班主任既轻松又有效果?有人可能会说,既想马儿不吃草,又想马儿长得好,世上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你还别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会发抖。我虽然愚钝,可苦苦思索,竟也有所收获。我的班级管理模式--9人小组合作制,还真是为我省了不少心,似乎也让我找到了当班主任的“秘籍”。

像很多老师一样,当初我对小组合作制也有偏见:小组合作制只是一个人家口头上喊喊的模式而已,形式多于实效。直到听了王校长的一个讲话之后,我才认真地考虑起这件事来。经过一番探索,我终于在我们班推行了小组合作制,并且经过不断发展、完善,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班级管理模式!

9人小组制的宗旨是:合作竞争谋发展,班级兴衰我有责。

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解决小组人数分配不均问题?这可能也是制约很多班主任不愿意实行小组制的重要原因。

当前很多班级的管理都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制。但是,由于各个班级人数参差不齐,很多班主任在分小组时为个别同学不能平均分到某个小组而头疼不已。有的班主任将这些“除不断”的同学单独拿出来核算,或者不定期补充到某个小组……这些做法我觉得都不妥当,因为这样的同学会有孤立感,好像自己被班级排除在外了,而且小组人数不平均。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的做法是:将多余人数的骨干班干部抽出来,专门管理各个小组。骨干班干部绝不会有失落感,反而还有自豪感和责任感。免除了少数同学的孤立感。

我们班有58个同学,我也曾为分小组伤过脑筋,因为不管怎样分,58都除不断,后来我这样做终于解决了难题:我将同学们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9人,1人为组长(由大家投票公选出来),1人为管学习的副组长,1人为管政教的副组长(有点类似于学校的年级管理模式),另外6人分别为六个学科的课代表,负责本小组同学各科的学习。这样的9人小组可以说人人是班干部,人人有责。

我将多余出来的4个班干部抽出来负责总管理:卫生委员管理卫生,特别是学校卫生值周和卫生区工作;体育委员管理出操等工作--这两个工作属于学校常规事务,需要全体同学参与,故单独加强管理。纪检委员负责管理全班纪律,班长总负责考核。这4个班干部坐在一起,负责记录和张贴考核表、对优秀小组予以评比。

这样就形成了我的管理模式:班主任管理4个班干部—4个班干部管理6个小组长—6个小组长管理2个副组长—2个副组长管理6个课代表。这样的模式层次清晰,一级向一级负责,责任明确。班干部和小组长的作用最大,班主任给予他们的权力也最大。例如,排座位我再也不操心了,班干部负责何时换座位,小组长负责安排组员的座位。

当然,解决了人数平均分的问题只是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要想“均贫富”,使小组合作责任制更有效地执行,还要做更细致的工作。实行小组责任制最重要的是:在分小组的时候努力使各小组力量均衡,这样才能激发各小组成员的竞争热情。只有使各小组之间方方面面势均力敌,才更具有竞争性,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小组责任制的作用。如果分配不均,小组与小组之间实力悬殊太大,很容易使落后小组的同学灰心丧气,失去战斗力,对小组责任制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那么,如何尽量使各小组势均力敌呢?我的做法是:按几次大型考试的平均成绩,1-6名分别分到6各小组,再从7-12名倒过来分到6-1小组,13-19名又顺着分到1-6组……如此类推,循环分配。这样一来,第一名的同学和最后一名的同学在一个小组,第二名和倒数第二名的同学也在一个小组……各小组的成绩基本上是平均的。

然后还要进行微调:

一、男女生的分配也要尽量平均,方便排座位、预防男女生交往过密等;

二、尽量让参与了“对手赛”的同学在同一个小组,方便日常的与对手之间的竞争;

三、对调皮生、经常违纪生也进行平均分配,不能集中到某一小组,减轻管理压力和难度;

四、根据学生性格进行微调……

最后,我的小组分配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我自己感觉也非常满意:每个小组成绩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基本持平;容易扣分的学生每组几乎只有1个;男女生比例也相当……

需要强调两点,第一,确定小组长很关键。我首先是让全班同学选出6个小组长,并且他们乐意担任这一职务,其次,我大力宣传小组长,支持他们的工作。比如,龚细柏同学当选为小组长,他受到了小组成员的喜爱,我就大力表扬他,使他和他的组员们都有自豪感,同时也就更加热爱自己的小组。

第二,在分配小组成员的时候,班主任切忌让同学们自由自合,因为这很容易使那些表现不好、特别是调皮的同学集中到某一个小组,最后导致小组制管理没有任何效果,无法实行,不得不解散。

为了实行小组合作制,我召开了几个主题班会,在教室后面办了专栏。总之,经过一番运作之后,我们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制终于得以顺利实施。

虽然小组合作制方便实用,但实际运行中还需要班主任不断操心维护。我在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制过程中,除了通过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之外,重要的还要通过惩戒来加强管理。

我组织班干部和小组长开会,制定出奖惩措施细则、每日考核表(略去细则和表格),并都张榜公布。每月我们班都要举行一次总结表彰主题班会,按得分多少评选出月最佳小组冠亚军,分别给予每个组员5元的现金奖励。另外,还要公布每个小组的“功勋组员”(扣分最少的组员)很有激励作用。

当然,班级管理我也不搞一言堂,不死板硬套。期中考试后,年级给了我们班18个优秀名额,我开始说完全奖励最佳2个小组的全体组员,结果班干部反映这样做可能会伤害另外小组积极的同学。我听从了同学们的意见,经过举手表决,决定将18个名额按比例分派到6个小组中,结果优秀小组分到了6个名额,落后的小组只分到1个名额。至于小组内将优秀给予谁,则由小组长负责评选出来。这样的做法得到了同学们的双手赞成。

目前,我们班的小组制得到全体同学的拥护,进展良好。自从实行了小组合作制,我们班在年级的月考核中,月月都获得了“金银铜牌”。我将这一管理模式发布到我的博客中,也受到了班主任博友们的推崇,迄今已被转载累计约70次。

总之,我觉得小组合作制是个很好的班级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抛弃了传统的班干部设置(包括职位和数量),精兵简政,提高了责任意识,避免了人浮于事。它还增强了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它还能让班主任对班情一目了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治管理,促使学生教育学生,为班主任分忧解愁。有些班主任没有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不愿意实行小组合作制。其实,相比较而言,这种模式一旦走上正轨,确实能为班主任减轻负担,确实值得班主任朋友借鉴和实行。当然,世界上最难的管理是人的管理,没有哪种方法能让人一劳永逸,当班主任总是苦行僧的干活,当甩手的,只有掌柜。

 

因为要写材料,所以将前几篇文章做了一个选编。了解更多详情,请看下面系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