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何妨也来“专家门诊”?
(2011-05-11 17:43:01)
标签:
杂谈教育随笔散花剑博客教育评论 |
分类: 教育随笔 |
小杂感:
到医院看病,挂专家门诊收费贵出许多不说,而且得到专家的治疗还特别困难。因为那些专家,不是花了钱就可以天天想见就见的。例如,北京大医院的专家,一个挂号费就是数百元,由此还滋生出了“号贩子”。
专家在老百姓的眼里,向来是高深的、有水平的、不一般的。然而,最近亲耳听了一位北京某著名大医院的医学博士的讲话,我如醍醐灌顶,大梦方醒。
他说,其实医院的专家不过都是普通的医生而已,因为没有哪一个院长愿意养那些“只上半天或一天班”的专家,这些专家在每周其它工作日仍旧在医院其它的地方上班。实际上给病人治病,一个专家跟一个小地方医院的医生开出来的药物也许并没两样--药物又不是专家自己生产的,所以病人常常发现,跑大老远来看病,多花不少钱,专家却还是开出相同的药物,说的话依旧是模棱两可、缺乏安全感。
现实的情况真是这样啊!君不见:许多老百姓、特别是有钱人,即使是吃亏上当,也甘愿不远万里去求“专家门诊”么?
一直有个说法:文教卫是一家。由此我忽然想到,这卫生系统的名堂,我们教育系统是否可以借鉴一下,也来个“专家门诊”?
让每所学校的“名师”也开个“专家坐堂”:选出一批教师,开设专家班主任班、专家语文班、专家数学班……在规定的时间、地点,给那些有所求的学生上课,凡是愿意来这样的“专家班”听课学习的学生,事先提出申请,并额外缴纳一定的费用(相当于“挂号费”)。
教师开设“专家门诊”,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领导采用,可以当做教育改革的创新之举。
每所学校都有一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声誉的教师,家长们自然愿意让他们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然而这种几率是很有限的。学校创办“专家门诊”,将极大地减少传统的、固定的班级管理模式的弊端,打破年级、班级限制,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比较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专家”的课堂、聆听专家的教育。
说不定经过媒体宣传,会成为“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专家班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的;
二、“专家”老师们额外收取一定的“挂号费”,不仅可以为学校创收,提升教育和教师的地位,还可以为“专家”老师们做形象宣传,为他们赢得声誉。
另外,家长们也不必再另寻校外各种以谋利为主要目标的、参差不齐的补习班了。
三、“专家门诊”将使校园教育多样化,更具有吸引力和生机,改变传统的学生总是在一个教室上课、总是几个原老师上课的局面。一方面能促进教师自身进步和发展(争做专家),另一方面也使专家们发挥更大的作用,有机会教育更多的学生。
四、“专家门诊”有助于提升来求学的学生的成绩,使他们得到更多好老师的教育。
中国人一般都有“外地和尚会念经”和膜拜专家的心态,所以开设“专家班”对学生是有好处的,特别是那些对自己本班教师不满的学生、学习态度或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将积极配合和信服专家的教育,有利于达到学校教育的期望。
【很多学生害怕考试,其实这是不对和有害的。学生考试应该有的心态:把考试当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