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散花剑博客高中教育生活记录校园教育 |
分类: 班主任工作漫谈 |
警惕弄虚作假,不该得的得了--
学校决定资助一批贫困生。我叫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先写个申请书,结果有20个同学交来了申请书,而学校给的名额只有14个,如何忍痛割爱舍弃6个人呢?我决定做个实际情况调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暂且不说,尽管都来自农村,但是如今国家政策好,有些家庭日子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过的。我发现几个写了申请的同学家庭不仅谈不上困难,甚至是“富裕”。
一个学生和他妈妈在校外租住,当然不能给他困难补助。学校宿舍的条件不错,一部分学生却要到校外享受更好的条件。有的人有这种心理,困难补助是国家免费发的,不得白不得,申请一下又如何。
另一个学生家里四口人,父亲和哥哥在浙江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并照料他,这种家庭应该是很幸福的,条件肯定也不错。尽管他爸说,跟人家有钱人相比,他们日子还是不好过。
还有一个学生的妈妈接了电话,听说是有困难补助,马上说家里日子不好过。我说:“你家里不是开了个养鸡场?”她讪笑道:“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只有几百只鸡呢,混日子。老师给孩子一个困难指标吧,我以后来学校感谢你!”她不知道,孩子已写了她家的情况。想捞国家油水?感谢我也不行啊!
还有一个学生,接电话的是他爸爸。我问他家庭经济状况,他说:“日子当然不好过啊,借了两百多万,和我大儿子开了个石子厂,债还没还清呢!”吓我一跳,穷是穷,可这简直是露富。
通过与家长们的交流,我发现有些家庭确实比较困难,特别是父母一方去世的单亲家庭,让人心疼;再就是有老人、病人的家庭。
但是有些家庭并不是很困难。如果把国家的困难补助当做好处来捞取的话,那肯定是要不得的。当然,我并不怪学生,有些学生成熟得早,比较懂事,心里想体贴父母,减轻家里的负担。
以前就听说,农村小学和初中的困难补助(比如“两免一补”),很多就“补助”了关系户、富裕户。
所以,老师在发放困难补助的时候,还是要事先做好情况调查,把国家的福利给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老师没有钱来帮助学生,如果做好这个工作,老师就是在帮助那些困难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