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想念范甘迪,我承认,有时候,我在也想。
那个矮个,秃脑袋,金鱼眼的执拗教练实在太有趣了。他有很多习惯。例如,总喝无糖可乐,无论走到哪儿,没有无糖可乐他就活不下去了。球队到中国打中国赛,工作人员得满世界帮他找无糖可乐去,大晚上,实在找不到,怯生生地打电话过去,问,健怡行吗?实在忍不了了,范甘迪连无糖的百事也喝。工作人员抄了一打,送他屋里去了。例如,不喜欢穿鞋,通常比赛当天的投篮训练,他是在自己办公室外的通道外接受采访的,只穿着袜子,蹑手蹑脚地出现在媒体身后。有时候嘴巴上还挂着炸鸡的渣子,记者们跟他开玩笑:吃得好吗?他就装出一脸官司,抱怨到:怎么可能,你们不知道老板很抠门吗?
在范甘迪身边,总有笑声,总有故事。他是教练,也做过媒体,混过纽约,每周要在ESPN的镜头前撩开舌头,不停地喷上两个半小时。他知道观众,球迷需要什么。所以,媒体们想念他,每次他来休斯敦说球,总是跟这个拥抱,跟那个握手,一片祥和。
球迷也喜欢他。因为,他总不闲着,把自己的痕迹,深深地烙在火箭队的每个角落。你可以试一下,不看球场,只看范甘迪的表情,动作,是不是破口大骂,是不是撕战术册,是不是使劲儿嚼冰块,是不是蹲在场边,糟蹋身上的西装,就知道火箭的比赛大概打得如何。他随时叫战术,随时强调防守,强调纪律,总之,他,牛仔很忙。
阿德尔曼身上就没这么多好玩的事儿,看起来,他总坐着,托着腮帮子,总让人琢磨,在指导球队上,他究竟做了多少。尤其在火箭输球后,总会有人拍桌子,喊:让丫下课,还不如范甘迪教的呢。
你真的希望范甘迪回来吗?当他回来时候,带回来的不仅是有趣的行为,言语,纪律,还有曾经折磨过很多人耐心的教条与僵化。接受一个人,必须接受全部,李大嘴爱吃人肉,葛朗台吝啬爱财,每个人都有特点,把这些从他们身上拿掉,也就变味了。
范甘迪的比赛速度很慢,速度慢,这就意味着低比分,意味着要强行攻开对手的防守,然后得分,难,难上加难。范甘迪要求,尽可能把球交到姚明和麦迪手里,因为他们得分的可能性更大。范甘迪时代里,有时候,姚麦之外的人,会出现阶段性进攻欲望冷淡。因为,范甘迪不鼓励他们这么做。范甘迪有极为刻板的规范,如果他是主教练,火箭有多少可能选中布鲁克斯,即便选中了,布鲁克斯又能得到多少机会上场比赛。因为范甘迪的准则上清楚写着:想赢球,少用新秀。他不会轻易背叛自己的准则,在他厚厚的执教手册上,这样的条文还有很多。
你希望重新看到这些吗?想想范甘迪执教时,恨得咬牙切齿的情景吧。
没人知道阿德尔曼究竟是不是火箭的最终答案,可他确实提高了火箭的进攻速度,让每个人都充满进攻欲望,现在火箭总有很多攻击点,一场比赛下来,得分上双者总有五,六,七,八人,这就是进步。可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接受阿德尔曼略为散漫的纪律,略为缓慢的临场应变和略为无趣的态度。
阿德尔曼在休斯敦的实验尚未结束,让我们等等看,然后再为他宣判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