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阿德尔曼再一次意识到,他没法把带着国王队烙印的进攻体系带到休斯敦。于是,他让姚明回归内线,低位,给麦迪设计背身单打战术,把心中残存的些许流动进攻的希望,寄托于布鲁克斯、巴里和兰德里等人组成的第二阵容。
去年,阿德尔曼妥协过一次。可他有借口,对球队,对自己。刚来休斯敦一年,需要给队员时间把范甘迪留下的条条框框砸碎。铁血的范甘迪为这支球队的大部分球员形成了打球习惯,他恨不得用尺子丈量球场,用寸这样的单位来规定球员的跑动位置。他的严厉,为球队形成了纪律。
阿德尔曼知道,得抹去范甘迪的烙印,才能盖上自己的章,况且他的打法,的确需要时间。他说:“通常我的体系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效果。”他把希望寄托于新的赛季。他盼望经过一年的磨合,经过训练场上没有止境的对抗训练,球队终于能掌握他的体系,打出他希望看到了流畅的进攻。
可流畅太难了。范甘迪的战术,简明,有效,把球交到姚明,麦迪手里,让姚明靠近篮筐,让麦迪用天赋击败对手,明晃晃地扬起利刃,割向对手。可阿德尔曼希望火箭能跳过执行战术的阶段,用磨合,配合和篮球智商创造战术,显然,后者威力更强,显然,后者更难实现。一位大师跟徒弟们说:行云流水,无招胜有招,行了,打去吧。我想,大部分徒弟听完之后,只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阿德尔曼终于意识到了,姚明在内线更有威胁,麦迪更喜欢把球控在手里,做球场上的决定者。他让姚明站在高位,可姚明的定点投中还没投顺过,对方的中锋甚至可以后退一步,不用贴身防守高位的姚明。站在那,他没有威胁,甚至,他不能果断的传球。对手的防守可以收在内线,阻挠火箭空切的空间。而让姚明回到低位,他熟悉的攻击区域。拿到球,无夹击,则攻,有夹击,则传。至少可以改变对方防守阵容的变化,制造空间。
而麦迪,首先膝盖尚未恢复,奔跑都成了一件困难的事儿,如何还能期盼他窜来窜去做无球跑动。其次,当一个球员进入困境时,一定会用本能打球,麦迪的本能是控着球,给球队做出决定,是传是投,他拿主意。过去几年火箭的打法已经决定了麦迪的角色,他是组织者,传球者,攻击者,改掉习惯很难,尤其对于一个球星来说。
两大球星皆如此,只好由阿德尔曼来妥协了。姚明回到低位,阿帅要求把球传给他,攻击对手。姚明的身高,体重和技术,让他面对大部分NBA球队的中锋时都具有优势,阿德尔曼说:“他对比赛有巨大的影响力,在内线他能攻,能吸引夹击,给队友创造机会。”
我们早已痛恨火箭寻找比赛方法的过程,他们寻找太久了,从去年到今年。一支球队应该拥有他们所信奉的赢球方法,哪是优势,哪一招能彻底杀伤对手。希望火箭能结束反复,在一个确定的基础上完成磨合,清楚自己的角色更重要,基本功还没练好呢,扯什么无招胜有招的淡。
欢迎关注体坛篮球网 http://basketball.titan24.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