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在虚无缥缈间
(2009-03-27 10:59:02)
标签:
陈丕宏企业管理金融时报宏道集团投资金融危机杂谈 |
分类: 企业管理 |
陈丕宏
2009年3月20日
2009年3月13日《金融时报》刊出了篇标题耸人听闻的报导∶奇异公司 (General Electric) 前董事长杰克 • 韦尔奇 (Jack Welch) 公开指责企业对所谓「股东价值」的痴迷!为何耸人听闻?因为这位1980~90年代在全球叱咤风云20多年的企业沙皇在位时一向以捍卫「股东价值」 (shareholder value) — 简单地说,即公司股价 (stock price) — 为天职;如今退休之后,却改口说那是个极为愚蠢的想法与做法。
奇异公司市值在 2000年 4月最高峰时曾直逼 6,000亿美元,毫无疑问的稳坐全球企业一哥的霸主地位。但在最近金融海啸无情的席卷之下,面临信用降级的威胁 (奇异的子公司「奇异金融」拥有许多与次贷有关的不良债卷 ),奇异公司市值于 2009年3月初一度惨跌到只剩 600多亿美元 — 不到十年,缩水十倍,怎不叫人唏嘘!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使杰克 • 韦尔奇在此经济风暴圈里突然觉醒,终于悟出了企业经营的真谛和禅理。那就是股价和市值其实只是企业的副产品,本质属「虚」。他现在主张:企业应专注于「实」体工作 , 即全心全力照顾好「员工、产品、客户」等企业核心价值。一旦这核心价值链兴旺起来,再融合清晰的战略和明确的执行,公司业绩就会上扬,股价随之水涨船高,股东利益也自然而然提升起来。换言之,企业领导人不该「拿着鸡毛当令箭」,整天如圣旨般地抱着「股东价值」这块招牌,而做出可能短期对公司股价有利,但长期却对公司伤害很大的愚蠢决定。
杰克 • 韦尔奇对企业经营理念的彻悟与心路历程有如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年轻的企业经理人,一路做到部门主管,大半处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第一重境界,只知埋头苦干,全副精力都放在经营「员工、产品、客户」这核心价值链上。而能够攀登企业巅峰,当到公司最高领袖的 CEO,若有幸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业绩蒸蒸日上、股价节节高升,再加上投资人和媒体的吹捧,顿时浑然忘我,觉得自己刀枪不入、百毒不侵,可以永垂不朽。这时自然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浮华 (也可能是腐化) 但虚无缥缈的第二重境界。
但是,再热门的节目也有完结篇;再成功的 CEO 最终也会退休。就像杰克 • 韦尔奇一样,在最后一场谢幕式结束后,洗尽铅华,返璞归真,开始著书立说,写回忆录,做高端演讲。俗话说得好,无官一身轻。股价、市值的压力解除后,终得客观地以第三者身份从太空瞭望地球,从外围透视内部;以后事之明,剖析前事之失。这场金融风暴,犹如飞来横祸,其震撼效应,更能激发彻悟。对此时的老禅师而言,一切归零,返回原点和基本面,正好从容地迈入最高的「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之第三重境界。
股票市场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专业。以我的浅见,有经验、能力、时间做调研,全盘掌握并确实了解一个公司的市场、技术、客户、业务、财务、团队、战略等重要资讯,然后才进场,从而愿意持股多年,有毅力长相厮守,耐心等待回报,才可称之为投资。不勤练这些基本功夫,只知死读公司的股价历史图表,尽信小道消息或市井传言,终日追风逐潮或见风转舵,频繁地短线进出,充其量只能算作投机罢了,实质上与赌博无异。关于后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波顿
• 墨基尔 (Burton
Malkiel)1973年的经典之作漫步华尔街
言归正传,宏道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已近 13年,所以我们对各种投资人 (基金或散户) 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理论上每人都号称是长期投资者,但以我的观察,大多数人对公司的了解非常有限,自己做独立调研的资源不足,所以只能听信所谓「专家」或「股友」等别人的意见。久而久之便形成「跟风」和「短线」的习惯;这种现象,毕竟也是无可厚非的。关键在于,如果大部分股东是这样的背景和心态,公司领导人还去投其所好,徒然做一大堆虚功,也许可以逞一时之快,粉饰企业近期利润或满足临时股价指标,却不利公司长期发展的千秋大业,岂不本末倒置?
这次经济危机是场划世纪的「完美风暴」。身历其境的公司必须靠明晰的战略目标、卓越的领导能力、优良的管理方法,高效的团队组织、和坚韧的企业文化才能脱险而出。成功者可以繁荣茁壮;失败者则万劫不复。企业老总们不可不三思而后行。
读者对此如有进一步问题,请直接与华美宏大联系(CLEAR-info@broadvision.com)。我们非常乐意提供大家宏大明晰员工关系管理平台的详细资料与完整的解决方案。也希望大家多多利用此博客园地,分享更多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与实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