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是一种“保鲜技术”(原创)

标签:
服务体验工程机械杂谈 |
分类: 杰克杂谈 |
商业竞争有两大策略:价格因素竞争和非价格因素竞争,前者是中国企业最喜欢使用的竞争手段,通过降低售价打垮竞争对手,增加市场占有率。可有时,打击竞争对手的同时也会伤害自己,当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上涨,当市场销量连续下滑,中国工程机械企业眼下就面临利润大幅缩水甚至亏损的威胁,价格战这种最原始的竞争方式,让很多中国企业举步维艰。
现在,几乎每家工程机械企业都在思考一件事:如何生存下去?市场下滑已经进入第6个年头,裁员和压缩费用的举措也严重伤害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和客户,很多一线员工流失,与客户的联系也大为减弱。当然,行业内并没有人评估过由于裁员造成了多少客户的流失。失去了员工和客户,即使企业度过了这次危机,还剩多少价值呢?
1978年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简.卡尔森上任时,公司亏损2000万美元。他意识到:公司每年1000万个乘客平均会接触到约5位北欧航空的员工,这5000万次接触就是5000万个“真实的瞬间(Moment of Truth)”,也是让乘客感受到他们服务质量的机会,乘客由此形成对公司的印象,最终决定北欧航空的成败。通过一系列提升服务的举措,SAS不仅摆脱了巨额亏损的困境,成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还创造了连续二十年赢利的奇迹。
如果产品售出后无需服务,厂家就失去了很多与客户接触的“真实瞬间”:客户联系频率低,就很难建立口碑和品牌忠诚度,客户是否再次购买完全取决于产品和价格。如果销售产品后客户十分依赖企业的服务,就会大大增加企业与客户的联系强度,保持客户对厂家的新鲜感,帮助企业赢得用户的信任,增加后市场营业额(如图所示)。
假如企业与客户的接触仅限于购买设备,他们与客户联系的周期大约是3-5年;而通过客户服务,特别是长年维修服务协议,这种联系密度的周期提高到3个月甚至更短,大大提升了客户的粘度和价值。客户联系频率越高,客户粘度越强,重复购买机会越大。在工程机械产品严重同质化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商业竞争策略,通过服务和口碑营销,创造更多美好的“真实瞬间”,保持客户对品牌的新鲜感,因为好口碑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家企业就像一块磁铁,客户就如同磁粉,磁铁的磁性越强,上面吸附的磁粉越多,杰出的客户服务能增强企业的磁性。今天,商业竞争的本质是争夺客户资源,客户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其赢利重心也出现了三大转变:
1. 从产品到客户(满足客户需求)
2. 从销售到服务(帮助客户赢利)
3. 从被动到主动(培养忠诚客户)
这些转变的核心是从关注产品到关注客户,从满足需求,到帮助客户赚钱,主动去解决他们的问题。因此,在市场下滑的困难时期,企业一方面要降低成本,还要尽一切努力留住核心员工和忠诚客户,他们是企业未来东山再起的基石。因此,不能简单地削减维护客户关系的预算,适当增加客户联系及服务,不仅能起到客户“保鲜”作用,还能增加后市场收益,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服务人员接触客户的机会远远高于销售人员,好好利用设备维修保养的机会,认真倾听客户的意见,努力超出他们的期望,就可能增加销售的机会。每次见面,每次交谈,都是一个“真实的瞬间”,都在刷新着客户对企业的印象。一旦与客户建立了信任,当他需要设备或配件时,第一个想到的自然就是你。
人们常说:第一台设备是销售人员卖的,第二台、第三台…都是服务人员销售的。服务是否及时,不仅影响客户的利润,还直接关系到品牌和口碑。如果不了解客户的终生价值,你与客户之间可能只是“一锤子买卖”,客户也没有忠诚度可言。
《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回头客可带来25%-85%的利润,而吸引客户回头的首要原因是服务,其次是产品,最后才是价格。服务这种“保鲜技术”,在企业与客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感情的桥梁,客户服务已不再是产品售出后的被动行为,而渐渐成为保持企业可持续增长的推动力。
谁抓住了客人的胃,谁就是最好的厨师;谁抓住了客户的心,谁就是最杰出的企业!企业吸附客户的能力决定了其未来的成败。人情是种子,能种出利润的大树!服务这种“保鲜技术”在客户中不断地播种人情的种子,保证了企业健康发展,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