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标签:
沟通艺术倾听看问杰克培训原创杂谈 |
分类: 杰克杂谈 |
央视《对话》栏目中,主持人问嘉宾 — 诺基亚首席执行官(CEO)奥利拉:成为CEO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奥利拉干脆地回答:“沟通(Communication)和管理人的能力(Managing People Skills)。”
时隔一周,《对话》又邀请到爱立信CEO柯德川,向其提出了同样问题,柯德川的回答与奥利拉惊人地一致:沟通。于是,主持人不禁笑问,他是否与奥利拉串通好了作答。
沟通是传递信息,交换意见,达成共识的一种过程。
有人以为沟通就是说话。但沟通并不是单指你说了什么,而是对方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理解了什么。所以,当你遇到有人在沟通中各说各的道理,谈论了半天完全没有结果时,也就不足为怪啦。因为他们不懂沟通的艺术。
约翰·奈斯比克说:“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和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
信息传递是一个过滤的过程。一个公司的董事会制定了发展战略,到了部门经理这一层可能只剩下56%,生产经理只了解战略的40%,到了车间主任对战略的了解恐怕连30%都不到,那基层员工对公司战略了解多少呢?如果他们不了解,又怎么去执行呢?许多公司的愿景和目标都制定得很好,可惜,她们只停留在董事会的决议上,没有变成每个员工的实际行动,这都是沟通造成的问题,而且公司越大,沟通就越复杂、越困难。
沟通的类型包括语言性沟通,比如:
- 口头沟通(会议,谈话等)
- 书面沟通(邮件,书信,传真等)
- 图表沟通(幻灯片,电影,曲线图等)
和非语言性沟通,比如:
- 身体语言沟通(眼神、手势、表情,动作等)
- 副语言沟通(语音、语调、哭笑、叹气等)
三种沟通行为可以用 ALL 来表达:
Ask
Look
Listen
1.
卓越的沟通从提问的技巧开始,你要的答案其实就在你提的问题中。世界上没有愚蠢的答案,只有愚蠢的问题。
提问的方式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二种类型,开放式提问以什么、为什么、如何、哪里、何时、谁以及哪个开始提问,鼓励对方谈;封闭式提问则鼓励对方以“是”或“不是”来进行简短的回答。一般沟通都是先采用开放式的提问,然后用封闭式的提问确认事实和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
沟通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沟通之前明确你要达到的目的;沟通后要达成共同的协议,达成协议才算完成了一次沟通;沟通中不仅要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思想和情感。
2.
有证据显示:人类每天平均说话不到1%的时间,其余99%的时间都在用身体语言进行“无声的沟通”。社交场合的谈话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信息靠语言传递,其余三分之二则由身体语言来传递。
有专家指出:沟通中语言所占的比重只有7%,沟通方式占38%,而身体语言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5%。所以,每当条件允许,要尽可能地面对面沟通。
3.
中国古时候的“聽”字中由十、目、一、心和耳等几个字组成,告诉我们倾听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你是否注意到,英文中有二个词表达“听”的意思:Hearing / 听到和Listening /倾听,大多数时间我们是在听,却很少是在倾听。
听到 / Hearing是一个自然和被动的物理过程:
而Listening / 倾听则既是物理过程,也是心理的过程,有意识地、积极地参与其中,需要技巧。
英文中倾听“Listen”一词的拼写中有一个不发音的“t”。 正是这个不发音的字母“t”让这个“听”字意义非常不同。t 代表了“talking”,别人说话时请你不要说话。在倾听的时候,让自己的声带静音…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自然赋予我们人类一张嘴,两只耳朵,也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沟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缺乏有效的沟通,就难以形成有效的团队,也难以高效地完成工作;没有有效的沟通,会产生很多误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和谐也会受到影响。沟通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就像“血液”,使各个组织和器官有效地发挥作用。
中国古时候的“聖”字告诉我们,学会用耳朵听,用嘴巴问,你就能成为沟通的圣人。
沟通是一门艺术,掌握这门艺术,不仅让你在工作中如鱼得水,也会使你在生活中交到很多朋友,成为主宰自己生活的主人。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其中也包括学习沟通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