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西藏,是要把那个在都市里浸染已久的内心脱离出来,进入到一个最原始的状态,只有在一个单纯至极的环境里,才能审视自己的内心,思索过去,直面未来。对侯耘而言,去西藏的动力来源于对死亡的恐惧,不惧怕死,但害怕等死。与其碌碌而机械地重复一天又一天,不如在跋涉的路上找到自己灵魂的皈依,在凄楚、苍凉、孤寂中,触动容易懒惰的灵魂。他在荒无人烟的路上嚎啕大哭,在珠峰脚下匍匐于地,在阿里高原死人沟站宿一夜,万籁俱寂中迎来温柔的黎明,看对面的雪山逐渐变幻金色、玫瑰色。这样的行走,忧郁得以排解,激情得以喷发,思绪得以奔流。
《扎西之家》 温暖的厨房
西藏是如此地动人,就像他在某一个傍晚,筋疲力尽的行走后歇息于某个不知名的小村,迷迷糊糊地睡去,却被一阵热气惊醒,猛然一看,一个脸上长满褶皱的藏族同胞的脸几乎垂到他的脸上,看他醒来绽开一个憨厚的笑,递给他一碗雪白的饺子,只是普通的白菜馅,却是他这一生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还有一次,历经7天徒步珠峰,在第六天才找到一个藏族小村落,烤干湿漉漉的衣服,在真正的床上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环视四周,普通而简朴的藏族同胞家庭,很多东西都不超过一百元,但每一样都必不可少,散发着烟熏火燎的生活气息。这位藏族同胞的家给了侯耘一次温暖的休憩,他画下了藏民的厨房,取名《扎西之家》。
西藏给了侯耘源源不竭的灵感,他将这些情感全部倾注到画作之中。侯耘认为画画要勤于画,更要勤于思,是画技与思想同时提高提炼的过程。与西藏结缘二十余载,留下了两百多幅西藏题材的作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