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隐于寺,壁画上的香巴拉

标签:
壁画经堂扎塘寺香巴拉拉隆西藏文化 |
分类: 藏地密码 |
扎塘寺
扎塘寺位主殿建筑中一层的中心佛堂内保存有11世纪末叶的壁画,为目前西藏境内发现的后弘期早期保存状态最好、年代最早的壁画遗存。扎塘寺壁画以人物表现为主,人物造型主要有佛陀释迦牟尼造型、菩萨造型、僧人弟子和供养人四种描绘方式;在人物处理上,体现出一种更为灵活的原则,这是西藏艺术最为突出的特点。
贡嘎曲德寺
贡嘎曲德寺的大殿上,500年前西藏著名古壁画家贡嘎钦孜所绘的壁画清晰可见。他所笔下的佛像颈长,如其自言“我造佛像有颈,而其它佛像无颈”,并在量和形等方面具有诸多独特性,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流派——钦派。大殿的左侧,与江孜白居寺壁画相距半个世纪左右的佛本生传,以类似连环画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佛的一生。
达布扎仓寺
达布扎仓寺内大经堂右侧墙壁上,18世纪藏传佛教青孜派风格的壁画形象生动写实,神态平和安详,宗教意味浓厚,表现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相比于同为青孜派风格的日喀则白居寺,夏鲁寺的壁画艺术,多了一份内地因素影响,少了一些尼泊尔画派的影响。
色卡古托寺
色卡古托寺最古老的壁画据说能上溯到玛巴大译师的手笔,与九层古堡佛殿相邻的大经堂一层大殿与三楼小经堂的壁画就极有特点。一层大殿壁画主尊形象巨大,设色鲜艳浓郁,以红黄黑三色为主色调;表情平和安详,身上的袈裟线条流畅,并作大块的“金花”做点缀,显得富丽堂皇。三楼小经堂内壁画约绘于清末民初,画面中的大红寿桃,下角的小孩的小红马褂等有很明显的汉地因素。
墨如宁巴寺
墨如宁巴的主殿经堂四壁遍绘宁玛派密宗题材的壁画,这些壁画绘在黑底上,大都以黄色单线勾勒描绘,线条极流畅,画面醒目。在十三世达赖的主持下对墨如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这些壁画也应是绘于此时期。
拉隆寺
拉隆寺位于,藏传佛教噶举派中具有十分重要寺院。文革时受到很大冲击,僧人为了保护那些历经千年的精美的壁画,曾经用石灰和上稀泥把壁画遮盖起来,“文革”结束后才一点一点地洗去,壁画虽说是保存下来了,但毁损比较严重。此壁画为嘎玛嘎举的第九世噶玛巴旺秋多杰的形象。
桑耶寺
桑耶寺的壁画以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技艺精湛著称于世。几乎在所有大小殿堂、回廊的墙面上都满饰壁画,其题材除有其他寺庙常见的,也有整个画面长达92米,被誉为西藏“史记”的《西藏史画》;完全形象化、生动化、大众化的“寺史志”连环画《桑耶寺史画》;具有明显的南方异域人物形象特征的《莲花生传》;还有《舞蹈杂技》、《举重摔跤》、《划船赛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