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岩羊:身怀绝技的高原精灵

(2009-10-22 09:16:40)
标签:

岩羊

裸岩

青藏高原

抢亲

群居

野生动物

猎杀

旅游

岩羊:身怀绝技的高原精灵

档 案 卡
中文学名:
岩羊
英文俗名: Blue Sheep
命名背景: (Hodgson, 1833)中文俗名: 崖羊、半羊、石羊、青羊、山盘羊、兰羊、欠那、那瓦、贡那、龙羊、大岩羊、石山羊、野山羊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偶蹄目→牛科→岩羊属的唯一种。
种属分布:岩羊有3个亚种,分布于中国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目前其广大分布区的环境仍处于相对原生状态。
繁殖方式:每年9月起开始发情、交配,孕育约5-6个月左右产仔,每胎1-2仔。
保护等级:IUCN稀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生活环境:高山裸岩带及与之相接的草甸山坡。主要食物:以蒿草、苔草、针茅等高山草甸植物和杜鹃、绣线菊、金露梅等灌木的枝叶为食;有固定饮水点,寒冬偶会舔食冰雪。

    岩羊,其形态介于野山羊与野绵羊之间,体型中等,一般体长1.15~1.65m,尾长10~20cm,肩高75~90cm,体重25~80kg,雄性比雌性大;头较小,眼大,耳小,颏下无须;岩羊雄、雌都有一对大角,雌兽的角很短,仅有13cm左右,基部扁,角形直,往上逐渐变得尖细,横切面几乎为圆形;雄兽的角长度为60cm,最长纪录为84.4cm。它们的角先向上,再向两侧分开外展,然后在一半处稍向后弯,角尖略微偏向上方,整个角的表面都比较光滑,末端尖细,角基略有一些粗而模糊的横棱,横切面为圆形或钝三角形。呈“V”形的双角近看像倒置的八字胡,远望则像一只展翅的海鸥。
    岩羊背部体色呈微褐灰色、褐黄灰色、青褐灰色,腹部体色较淡,成年雄性个体鼻端、胸前均为黑色,腹侧有黑色毛构成的斑纹,四肢前面及腹侧呈黑色,只有膝盖和近蹄端为纯白色,像套上了白色护腕和护膝。

岩羊:身怀绝技的高原精灵
艺高“羊”胆大
    在严寒和缺氧的恶劣自然环境中生长的生灵,总是让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敬畏之情。而在这种环境中还能飞岩走壁的岩羊,更让人赞叹不已。这些悬崖峭壁上的精灵,时而在山脊陡峭的岩石上跳跃如飞,时而稳稳地立在几乎垂直的崖壁上,仿佛一尊摩崖雕刻出的神像。
    岩羊攀登山峦的本领在动物中是无与伦比的。任何悬崖峭壁只要能容下蹄子的宽度,它们就能攀登上去。它一个纵跳能轻易跳上3米高的石崖,还能在大岩石上跳跃奔跑。若从高处向下更能纵身一跃十多米而不致摔伤。《中国珍稀濒危动物》也记载,从野外捕获养殖的成年公羊,可以跳到3米多高的围墙上。据猎人说,它的大角在跳跃时能起保护作用,碰上岩石时角先接触,起到缓冲作用,所以身体不会被摔伤。
    岩羊虽然善于跳跃,但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逃到山脊上以后,总要回过头来看一看,再逃跑,而这个时候往往会发生致命的意外。
虽说艺高“羊”胆大,岩羊玩的是心跳,同时也是在玩命。

岩羊:身怀绝技的高原精灵酷爱群居生活
    岩羊是典型的高山动物,春夏常栖于海拔3500~6000米之间,即使冬季和秋季也不会下降到林线以下的地方活动。它们没有固定的兽径和栖息场所,群体成员的依恋性很强,喜欢雌雄携幼大小群居。一般每个群体少则数十只,多则百只以上,雄雌性比例约为1:5,由1只或数只公羊率领终年一起生活,很少独栖。但在夏季,它们常结成10只以上的群体,年老的雄性通常会离群独栖,有时公羊还单独结群。如果群中有成员不幸死亡,其它成员常将死尸围住,不让秃鹫等食腐动物叼走。
    黄昏时候青藏高原的丘原、高山裸岩与山谷间的草甸是岩羊主要活动区域。它们喜欢生活在峭壁之上,在几近光裸的岩石缝隙中,依然能找到食物。灰色的体色和灰色的岩石混为一体,当它们蹲在岩石上时,如果不仔细辨别,即使到了跟前也常常无法分辨岩石堆里的岩羊。所以觅食时,常有1只或几只公羊立于高处突出的岩石上瞭望,当敌害开始接近时则迅速奔向高山裸岩地带。夜间和中午它们就在岩石上或岩石旁休息。

 

难得一见的“抢亲”
    一般的动物求偶,都是雄性之间竞争以夺得雌性的交配权,而岩羊是通过攻击雌性来夺取交配权。这在动物界极为少见。
    每年9月左右是岩羊的交配期,公羊群在进入母羊群后,便开始寻找处于发情期的母羊,很快它们便会拥有各自的目标。找到一只正在发情的母羊后,这一群急着要做“新郎”的公羊们便开始围追堵截,看谁能最先得到“新娘”,虽然不久就有了胜负之分,但其他公羊并不善罢甘休,而是快速地向这对“新婚夫妇”冲过来抢夺“新娘”。半个小时内,会有同一只母羊被众多的“新郎”先后抢到手,举行一次又一次“婚礼”。

岩羊:身怀绝技的高原精灵

保护与猎杀

    1988年成立的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人为干扰减少,加上雪豹、豺、狼等主要天敌数量锐减,岩羊繁殖迅速,青海湖北岸的野生岩羊数量明显增加,有时可以看到数百只岩羊集体奔跑的场面。岩羊的迅速繁殖对恢复比较缓慢的草场构成了严重威胁。
    一些生态工作者提议岩羊皮坚固耐用可缝制服装,且肉味鲜美,可以通过开展合理的狩猎活动来减轻草场压力。
    据了解,东大山保护站具有开展狩猎的较好条件。保护区管理局也有意在东大山保护站尝试开展国际狩猎活动,但目前还未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审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