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绝版牛皮船制作工艺

(2009-05-25 08:56:54)
标签:

历史/文化西藏

绝版

牛皮船

制作工艺

文化

分类: 艺术西藏

西藏绝版牛皮船制作工艺

常有内地的朋友跟我说:“你们西藏人怎么不吃鱼?”事实上,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应该是西藏农牧区老百姓不吃鱼。

我在塔热村采访时,问过村人为什么不吃鱼,一位老者告诉我说:“鱼的腮红红的,那是人肉,太可怕了!”另一位阿妈说:“鱼生活在江河里,我们没养它们,它们也没危害我们,凭什么去抓来吃?”

在西藏,很多老人们都这样认为:我们吃牛羊,是因为我们喂养它们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它们成为我们的食物是应该的。就像我们种了青稞,青稞就是我们的食物一样。而那些我们没养过的动物,是不能抓来当食物的。

我阿妈拉就不吃鱼,因此家里是长年不会买鱼的。如果在外面吃饭,桌上也不能上鱼虾之类。关于“不吃鱼”的问题,老太太是这样解释的:“鱼呀、虾呀,个子那么小,我们要吃很多才能吃饱,一顿就要欠下多少条命啊。而牛啊,羊啊,它们个子大,一只就可让很多人吃饱,一条命就可养活我们好几天。所以吃牛羊肉心里好过一点,鱼虾吃了让人难受。”不仅阿妈拉不吃鱼虾,跟她年龄相仿的一帮老太太们也都不吃。

在西藏有句俗语:“春天的鱼国王都吃不到,秋天的鱼乞丐都不吃。”意思就是春天的鱼好吃,而秋天的鱼不好吃。而在松赞干布的传记中,还有这样的歌词:“我等所得一份饮食/是鱼和麦子/吃起来是吃不完的/吃吧,又不想吃它……鱼,的确是一条大鱼啊/见到大鱼就抓吧/把鱼挂上铁钩子/能挂就把它挂上吧。”这说明在佛教没传入西藏前,西藏人还是吃鱼的。现在一些人不吃鱼,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

不过,城里人或者城市周边的人还是吃鱼的。这种习惯主要是受汉族的影响。拉萨曲水县,有个叫俊巴的村子,世世代代以打鱼为生,是西藏著名的“鱼村”。这几年不断有新闻记者前往采访,拿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我们打鱼都打成明星了!” 现在他们把打来的鱼批发给拉萨的贩子,一斤卖三块钱。
西藏的江河湖泊众多,但自古就没有开通水道,看不到汽笛长鸣、船来船往的景象。老百姓有种自制的牛皮船,作为水上工具。这种船看来简陋,但非常实用。不过现在会做这种船的人不多了。2007年4月13日,公扎在俊巴村拍到一组制作牛皮船过程的镜头,非常珍贵。虽然到俊巴参观的人越来越多,可真正能见到这样做船场面的人却是越来越少了。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20(2).jpg
牛皮船的构造简单,但制作起来却很麻烦。牛皮船用木做船架、牛皮做船体。制作一只船,需要四张牛皮,而且必须是公牛皮。人们把新鲜的牛皮事先放在水里浸泡几日,褪毛后才能使用。浸泡后的牛皮,去毛容易,附于皮上的“肉”也容易清除。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20(3).jpg
做牛皮船的架子也需要浸泡。所谓架子,其实就是用简单的木棍或树枝做成的。它们是用来支撑牛皮的。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uan.jpg
制作牛皮船时,先要将四张牛皮用牦牛绳缝合在一起。缝制的过程既要仔细认真,又要迅速快捷。如果缝合不好,就会影响船的寿命,如果缝得太慢,牛皮一干就无法插针。
卷边也很讲究,需将牛皮的边缘多卷一次,再进行缝合。这样可以保证不漏水。缝线是用牦牛尾巴上的毛自己搓成的。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20(4).jpg
将耗牛皮套上搭好的架子,经牛皮一绷,梯形的牛皮船雏形便成了。看上去船身约3米多长,高l米、宽2米左右,每船可载10人左右。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20(5).jpg
接下来就是把龙骨撑进船里。“龙骨”就是撑在牛皮船内的木头支架,材料通常采用耐湿而有韧性的柳木。一只船,需要三长八短十一根龙骨。一只牛皮船质量好坏,龙骨是关键,而龙骨的大小、长短,要根据四张牛皮的大小、长短来确定。龙骨过长,会把牛皮撑破,短了,船体就会松动。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20(6).jpg
牛皮船撑好龙骨之后,一定要在船里涂上一层菜籽油,这也是制作牛皮船的最后一道工序。 这样既防水,也保护皮子。牛皮船的使用寿命,取决于主人对船的保养情况,一只牛皮船如果保养得好,可以使用三到五年,否则用不了一年船底就会烂掉。而保护牛皮船最好的办法,一是及时晾晒,二是使用过程中,要经常在牛皮接缝处涂上些菜籽油,因为经过这些菜籽油的浸润,牛皮船会变得更加柔韧耐用。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20(7).jpg
最后把船抬到早已准备好的铁皮桶上凉晒,待干后就可以渡人了。牛皮船适合于西藏河流的特点,它吃水浅,牛皮入水,一经泡浸,便发软,有弹性,对水中暗礁等物耐撞击、磨擦,即使在激流中碰到暗礁,也问题不大。另外,牛皮船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轻便灵活(重量只有30~40公斤),船工可随时搬来搬去,船随人行,遇水撑舟、上路背在肩上,都十分方便。

http://51tibettour.com/pic/niupch.jpg
按照村里的规矩,无论谁家做船,左邻右舍都要赶来帮工,对于这些帮工的人,主人不用付任何酬劳,只需提供足够的青稞酒便可以了。男人们在一旁扎船,女人们在则一旁包牛肉包子,犒劳辛勤劳动的男人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