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萧郎
我若遇如来,一棒打死,与狗子吃!
六祖慧能一句“狂禅”,使汉传佛教彻底显现与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截然不同的风骨。其温厚柔和,千姿百态,张扬自由,不是一般迷信者能理解的。南怀瑾先生说,孔教是我们的粮店,道教是我们的药店,而佛教是我们的百货商店。这句戏言则蕴涵同样的禅机。
莎士比亚滥街之后,许多人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一万个人心中也该有一万个如来。如果天下信徒心中只有一个如来,那便是该当被六祖慧能杖毙的那一个。
修行者常说,佛法自在人心。行走江湖的花和尚鲁智深则信奉: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每个人皈依的,其实是自己心中那个佛,而非释迦本人。
所以,你是身处繁华,做个初一、十五斋戒,逢年过节烧香还愿的居士,还是像惠能那样枯坐冥想,做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禅师,抑或是一路磕着等身长头,做个不顾生死只问来世的藏传佛教信徒,并没有实质区别。信仰不拘形式,更不分高低贵贱,勤懒聪愚。
信仰佛教的人,习惯称自己是皈依三宝。有人说,三宝的“佛”好比阳光,“法”好比流水,“僧”好比清风。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开口第一句话便是:大地众生皆有如来佛性!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像阳光般温暖、照耀世间、庇护生命的佛性,亦即我们通常所谓人性的光辉。
皈依,归根到底便是寻找自己内心最赤诚的阳光,使其不至于为世俗欲望所蔽。释迦入得万恶地狱,不过是希望众生能在天堂永沐阳光。
对阳光的膜拜,当不止于太阳神的子民,也不止于夸父的儿孙,世间万物,芸芸众生皆是其信徒。从这个意义上说,那些暂时放下俗事纷争,懒在阳朔西街晒太阳,到丽江追寻一米阳光的旅行者是虔诚而幸福的,而那些生活在雪域高原,将阳光之城拉萨视为圣地的藏族同胞和更多旅行者则更是幸运。因为,即使在冬天,这片雪山怀抱的圣洁高原,也总是遍布温暖明媚的阳光。一如我们行走在朝圣路上的心情。
人生是一段未知终点的旅程,我们之所以执着地行走在路上,因为我们都是阳光的信徒。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