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妻相约“不动产”

(2010-03-02 16:45:42)
标签:

不动产

农村故事选集

方寸天下

理财故事

分类: 故事庄园

夫妻相约“不动产”

吕保军

    30年前,张明和李燕结婚时,两人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00元。

    张明是从农村出来的小伙子,平时节省惯了,每月都有剩余。一天,他忽然激动地对李燕说:“哎,我有个主意。咱们把每月余下的钱当作不动产,怎么样?”李燕不明白丈夫想搞什么名堂,就听他接着往下讲。张明说:“咱们得立下约定,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也不许动它,几年、几十年以后,一定是笔不小的数目。到那时,如果谁先提出离婚,这笔钱就无条件地属于对方。”李燕听了大笑:“好哇,你真坏!原来你是怕我变心呀!”张明却一本正经地说:“难道你就不怕我以后会变心吗?这笔钱的归属机会对咱俩而言是均等的。”说着,张明还真事似的把约定写成了书面合同,一式两份。李燕当时深爱着张明,觉得这提议蛮好玩的,想了想也就默默同意,在合同书上按下了手印。

    此后,他们当真每月都把余钱兑在一起存进银行,当一儿一女相继问世,存折上已有了好几百元。这在当时那个年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以后的几年里,两人难免有过争吵也有过摩擦,伤心时都曾动过分手的念头,但一想到银行里那笔存款和当初的约定,便觉得不能就这么便宜了对方。那年月,攒个钱着实不容易啊,他们也就暂时打消了非分之想,心甘情愿地安分过日子。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或生病住院了,手头再紧,也省吃俭用咬牙挺着,愣是没动那笔钱。眼看着这笔钱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两人存钱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一有富余就赶紧存上,年复一年竟养成了习惯,也成了两人共同的精神支柱与骄傲。

    说是不动产,其实30年中也着实动过几次,每一次都是一段真情故事,给他们平淡的感情生活增添一份感人的色彩。

    20年前,李燕的弟弟遭车祸住进了医院,需要一大笔钱。看着李燕心急火燎的样子,张明主动提出:“求人不如求己,就用咱那笔钱吧。”

   “那不是咱的不动产吗?”

   “救人要紧!何必拘泥于约定呢?假如你弟弟有个闪失,你一辈子能心安吗?”

    李燕两眼含着泪花说:“这钱,我一定会想办法补上去的。万一我先提出分手,你应该得到的财产不能受损失。”以后的日子,为了十几元的加班费,李燕拼命加班好补齐那笔不动产。张明心疼她又劝阻不住,就在晚上瞒着她去给人卖盒饭,帮着她攒钱弥补不动产上的亏空。李燕得知后,嘴里嗔责着丈夫,眼里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心底涌上来的却是甜蜜。

    10年前,张明的母亲突然病重。当他俩接到电报风尘仆仆地赶回乡下老家时,老人家已与世长辞,弟妹们正因丧葬费的分摊不均而争吵不休。张明是长子,大家都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这时,李燕站出来果断地说:“大家不要吵了!你大哥常年在外工作,不能在老人家身边尽孝,他心里一直不安哪!弟妹们没少伺候老人家,这丧葬费就全由我们出吧,也让你大哥为老人尽尽心。”张明知道妻子要动那笔钱,他感激地望着她,暗下决心以后要在那笔不动产上再偷偷多存几百元。

    30年岁月匆匆而过,不知不觉中人们的称呼由当年的小张小李,变为今天的老张老李了。他们那笔不动产,早已超过六位数了。儿子考上了大学,老张提议从不动产中出儿子的大学费用,老李没有异议。女儿要出阁了,老李主张从不动产中出资为女儿置办嫁妆,老张也表示同意。如今儿女均已成家立业,老张老李的攒钱习惯却依然如故,当年的一纸合同仍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

    这一天,老两口又相约去银行里存钱。知底细的女儿在一旁说:“爸,妈,你们都老夫老妻了,风风雨雨几十年,还想着有一天会离婚呀!苦了半辈子,有钱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老两口默默地对视了一眼后,老张说话了,他说:“孩子,你不懂!多存一分钱,我跟你妈的感情就会增加一分。几十年了,我们就是这么过来的。用今天时髦的词儿讲,这笔钱就是我们的‘爱情保险’。”

                                                              (原发《祝你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