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2017-10-13 17:57:44)
标签:

高层次

名师

述职

分类: 总结

用自己的光和热照亮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2016——2017学年度教育高层次人才述职

                          夏丽娟

时光荏苒,一年一度的教育系统人才考核工作已经拉开序幕。当我站在新学年的起点上,暮然回首已经悄然远去的一学年工作时,我的心中就会漾起一丝丝涟漪,就会倍感温暖和愉快,当然,也会有些许遗憾。

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教师,在过去的一年里能一如既往地热爱党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学生关爱有加,对待同事以诚相待,对待领导尊重服从,即使再繁重的工作负担,受再多的委屈也毫无怨言。过去的一年,我从没请过一天假,没有耽误一节课,没有落下一项工作,哪怕是生病也要上完课、做完工作再回家休息。过去的一年,我陪伴学生的成长,做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实现了让学生喜欢我这个老师到喜欢数学这个学科的转变,从而在今年的小学毕业考试中,取得了平均分90分的优异成绩,在全区高居榜首。过去的一年,我成为青年教师心中的榜样,与他们一起成长,帮助一大批青年教师在不同层面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在今年教师来临之际,我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他们的送来的鲜花。    

 一、落实常规,潜心教学

虽然我的教龄长、资格老,可以在常规教学上享受“从简”的待遇,但是,我从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几十年来长期恪守的常规教学准则,潜心备课、专心上课、精心批阅、耐心辅导。在上每一节课前,我依然认真研读文本,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把每一节课当公开课来上,把每一次作业当做阅卷一样精批细改。我的课堂是开放的,几乎每天都有前来听课的人,有时是本学科的老师,有时是跨学科跨学部的老师,有时是不请自来的家长朋友。而每次听课后,我都会主动地征求他们的意见,他们的回答很简单,讲得很明了,学得很愉快,效果很显著,如果我们小时候有你这样的老师就好了。为了提升自己对教材的领悟能力,我创新备课方式,将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画成教学流程图,板书设计图,力求使较为复杂的备课变为简洁明了、操作性较强的流程图,不仅重难点可以直观呈现,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掌控,而且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任务的完成都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今年小考成绩证明了我的这种备课设计是有效的、高效的。

二、热心帮扶,共同进步

我们科组年轻老师多,每一年都有五六名新毕业的大学生,因此,培训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虽然学校开展了“青蓝结对”活动,都有辅导老师,但是,我这棵暮秋之树依然招风,很多青年教师会成为我课堂上的不速之客,听课后还要缠着我问这问那,我都会不厌其烦地和他们交流,长此以往,我就成为了新教师、年轻教师每天必找的对象,工作量和所耗的时间自然增大增多。尽管如此,我依然乐此不疲。我常常给青年老师做示范,从课堂教学组织到教学肢体语言的运用,从怎样精心设计提问到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从问题学生的转变到对优等生的评价等方面,都进行或集中或个别的讲解辅导,使他们能尽快适应课堂教学;很多新教师上展示课时,都要找到我修改教案和课件,我都会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给他们斟酌,有时候还进行现场演示,直到他们理解了、满意了为止。学校每学期都有科组公开课,我都要在课前和他们一起备课,设计教学环节,一起做教学流程各个环节的微格研修,就连板书设计的字体和颜色都要和他们一起设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融洽了教师之间的关系,也给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鼓励和自信。对于较难把握的课型,会带领同年级组老师做微格研修,不仅使自己和同年级组的老师对教材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重要的是时年级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难怪其他科组的年轻老师对我们科组年轻老师羡慕不已,他们说,你们太幸福了,如果我也有像夏老师这样的老师指导那该多好啊。

三,身先士卒,示范引领。

名师的作用在于引领示范。一年来,我在积极做好教学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努力在教学研究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多次在校内外上示范课。校内上示范课、展示课、观摩课不计其数,每次上课课堂都座无虚席,好评如潮;还先后受坪山二小、坑梓中心小学的邀请,前去上课评课,给这些学校带去了新的数学教学理念。二是多次做专题讲座。过去的一年,我先后给新区新年教师做专题讲座两次;201610月,去坪山二小做《我的常规课堂》专题讲座,11月,在坪山二小交流《如何出试卷》,并对二小老师出的试卷进行分析评价;12月,在坑梓中心小学上公开课并作《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讲座。无论是讲课评课,还是专题讲座都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四、课题研究,提升品质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20163月,我的工作室代表学校申报张文质和黄爱华老师主持的“生命化教育与大问题教学”实验学校,6月,申报“生命化教育与大问题教学”的子课题“如何设计大问题”, 20176月,申报市级课题“基于文本研读的大问题教学设计实践研究”并获得立项。同时,在学校课题申报与课题管理中,主动参与学校相关课题的研讨,努力发挥作用,积极提升课题申报的数量与质量,促进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

五、利用平台,形成影响。

夏丽娟名师工作室于201512月挂牌成立,工作室成员有来自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兄弟学校和本校小学数学老师,20163月申报张文质和黄爱华老师主持的“生命化教育与大问题教学”实验学校,并由工作室承担研究任务,6月,申报“生命化教育与大问题教学”的子课题“基于文本研读的大问题教学设计” 。为了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并邀请黄爱华老师做指导。

20169月,工作室成员王锐利老师展示了大问题教学《百分数的认识》课例,黄老师结合课例做大问题教学的指导;10月,陈伟贤老师展示《图形中的规律》课例,黄老师指导如何通过研读文本提炼大问题;201610月,唐登超老师对《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一课进行文本研读,黄爱华指导在文本研读时如何“拧一拧”“圈一圈”“画一画”; 11月,方芳老师去坑梓小学执教大问题研讨课《年、月、日》),夏丽娟老师做专题讲座;12月,邱佩葵与龙岗同乐主力学校同课异构活动;12月,夏丽娟为坪山新区第二小学全体数学教师做“如何出好一份数学试卷”讲座;12月,参加“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2016年年会(山东济南),王锐利获全国说课比赛一等奖,夏丽娟老师获最佳指导老师奖;12月,工作室唐登超老师在第23届“现代与经典”黄爱华教学艺术工作坊活动中做文本研读展示;20174月,工作室面向坪山区和龙岗部分学校开展了文本研读的展示活动,工作室成员唐登超老师展示了大问题课例《长方形表面积》,夏丽娟老师展示了《长方形表面积》研读路径与重构文本,工作室成员王锐利研读了《确定位置》,工作室成员谢庭军研读内容为《计算数学中的常见问题之我见》,黄爱华老师莅临现场指导,并对活动本身和文本研读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5月,夏丽娟老师去坪山二小做《我的常规课堂》交流,5月,在四川绵阳举行的大问题教学课题工作会议上,我代表工作室作了《大问题教学团队研修“四部曲”》的专题汇报。在此次活动中,课题组对所有课题实验学校进行了评比,从74所学校中选出5所优秀实验学校,有幸的是,我们坪山实验学校从74所学校脱颖而出,获得了“五佳课题实验学校”殊荣。我们觉得这份殊荣是对工作室一年来研讨工作的高度肯定,是全体成员精诚合作,相互学习的结晶,是对我们的未来研究工作的极大鞭策和鼓励;6月,夏丽娟老师去坪山二小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6月,夏丽娟老师在青岛举行的第24届“现代与经典”黄爱华教学艺术工作坊的活动中,给来自全国的数学教师展示文本研读成果,20178月,夏丽娟老师参加全国“生命化教育大问题教学”课题指导师培训,并荣获课题指导师证书。

以上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极大的成长空间,搭建了具有一定高度的交流平台。正是有了这样的平台,工作室各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组员们的成长也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

     在肯定过去一学年的工作时,我还看到了很多工作上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成天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工作琐事,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没有有更多的时间深入课堂调查研究,不能为学校在教学工作上提出更多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2.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还不够,效果还不显著,还未培养出在坪山区能脱颖而出的青年才俊。即使有所培养,也只是满足于课堂教学的点点滴滴,没有大格局、大作为。

3.名师工作室的工作还需加大力度,扩大影响,让更多的年轻人以此为平台,得到锻炼,得到成长。

4.课题研究能力有待提升。

今后努力的方向:

1.      进一步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用实际行动扩大自己在坪山区乃至全市的影响。

2.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做青年教师的榜样,为青年教师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在自己的职业和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三观,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建设好名师工作室,并以此为平台,培养高素质的青年教师,力争通过一年的努力,培养出区教坛新秀、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个1名。

4.做好课题研究,对于已经申报立项课题要做好课题报告工作,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力争通过一年的研究,形成初步研究成果,。

5.在有关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3——5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