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专家指点迷津    教师如沐春风

(2013-10-27 20:43:14)
标签:

特级教师

听课

分类: 总结

   专家指点迷津      教师如沐春

           ——小学数学课堂“问诊”活动纪实

                                

金秋十月,艳阳高照,凉风习习。十月二十四这一天,我校迎来了一学期一度的“课堂教学诊断日”。一大清早,我市南山区的五名特级教师就莅临学校,拉开了我校“课堂教学诊断日”活动的序幕。为了让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尽快步入全市的先进行列,为了更好地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我校未雨绸缪,早在三年前,我校就与南山区教育集团结为帮扶队子,邀请他们的专家名师团队来校深入课堂,为青年教师指点迷津。通过几年的实践,现在已经初见成效,许多教师从中受益匪浅,逐步成长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为了把这项活动引向深入,学校已将这项活动纳入常态化管理:每学期这个专家团队定时到学校听课、评课,上课。我们把专家深入课堂听课、评课的时间称为“课堂教学诊断日”。

 这次参加“课堂诊断”的五名专家,都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基本上覆盖中小学的主要学科。为了使这次活动富有成效,学校做出了具体安排:活动分两个程序进行,上午集中听课,下午集中诊断。

  亲临小数数学课堂听课、评课的是数学特级教师楚 红丽老师。我们小数科组为这次诊断提供了三个课例,分别是欧惠玲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数学《数的用途》、余夏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周长的认识》,以及颜丹老师执教的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整整一个上午,楚老师与我们数学组的全体教师一起,深入课堂,认真听、认真记,紧张而又严谨;上课的教师沉稳而又大方,展示了我校教师课堂教学风范;学生活跃而又不失规范,体现出我校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智慧。

 下午是诊断活动。我们首先听取了三位执教老师的说课。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应该说大家对课时目标把握比较准确,设计理念基本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随后,听课教师各抒己见,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阐述了自己对这几节课的看法。教师们大多能一针见血指出每节课存在的问题,并能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最后,全体老师听取了特级教师楚红丽老师对这三节课进行诊断,并结合三节课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阶段小学数学科组的工作提出建议。

 

楚老师:

 这是第五次来坪山实验学校,每次都有变化,有惊喜,看到老师们的进步,心里感到很欣慰。

 老师执教的《数的用途》:这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很有意思。课的引入很贴近学生生活,整个教学活动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编码的过程,在现实的情景中让学生了解编码的作用,让学生体验“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物体的顺序,还可以进行编码,用编码来传递一种信息,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不足之处是:数字编码的简洁性、科学性和唯一性体现不到位;如:身份证的编码是目前法定的个人身份,全国十几亿人口,每个人的身份证都是唯一的,还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身份证有什么用处,比如:办理各种证件、开卡等。其次是课堂开放度不够,希望给学生一个更为开放、创新的空间,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编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捷,还要让学生尝试编码。另外,学生在课前学习的途径可以更多一些,比如上网查询、调查、找专业人士咨询等,体会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余夏清老师执教的《周长的认识》:余老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引导学生“描一描、” “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的活动中,多角度地让学生体会周长的含义,而且,余老师很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足之处:老师牵的比较紧,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太少,学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另外,老师语言的规范性还需加强。

   颜丹老师执教的《乘法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作为刚毕业的老师,能落实教学目标,把握重点已经很不容易,希望颜老师能在短时间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学会整合教材,在课堂组织教学方面多下功夫。

  最后,楚老师给我们下一阶段的教研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对教材资源的整合与开发。要加强单元备课和集体备课,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加工,整体把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的编排体系,在学会整合教材、用好教材的同时,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关注学科育人价值。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事认真的态度、学会合作、与人分享都是数学学科承载的任务。因此,在中高年级可以尝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认真倾听、分享快乐、科学评价。

3、教研活动专题化。学校年轻老师多,每学期开展的研讨课尽可能“聚类”,如,概念教学、空间与图形、计算题教学、练习课、整理与复习等,这些课该如何设计、如何实施。通过“磨课”,让年轻老师对每类课型的基本框架有一定的了解、体验,只有在不断的研讨中,才能让年轻老师有所感悟、有所进步。

  最后,楚老师还提出关于有效问题的设计,数学方式的改变、建模思想、预设与生成等方面的问题,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去体会、尝试。

   这次“课堂问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楚老师的细致入微的诊断,可以说是入木三分,提出的建议也是对症下药,对我组青年教师如何整合资源、优化课堂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真是让我们如沐春风、如饮甘露。活动结束后,我们数学组全体教师有一个共识: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能常态化,使青年教师能快速健康成长,从而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持续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