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上数学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教学小结

(2011-10-13 20:13:45)
标签:

单元

小结

分类: 试卷习题
     第一单元都上完半个月了,由于学校一直没提供单元检测卷,因此昨天才进行单元测验,这是一份迟到的单元小节。http://s10/bmiddle/5c484fc4gaf3ade98b5a9&690
   《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认识数位顺序表,了解相邻两个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能正确读写大数,会进行大数的比较,会将大数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在认数的过程中,感受大数在生活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材在开篇第一幅主题图安排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省份人数的数据,让学生感觉这些数很大,“大”,体现在组成这些数的数字多、数位多,教学时学生还有另一种感受,那就是这些数大到自己都不会读,从而很自然进入到本单元的学习。

设计本单元教学,我力求体现如下几点:

    1、重视数感的培养,但落实不到位。

    新课标对数感要求如下,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在平时教学中是较难把握的部分。说实话,在四年级的学生眼里,一万就比较大,已经很难找到具体的情景去感受,就算是我们提到体育场观看比赛的人数,学生也只能与“大”联系在一起,也很难与“一万”联系起来,因此,感受亿以内的数真的是很难,亿以上的数更是难上加难,说实话,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在这方面能力就很差,我也无法感受“1亿”到底有多大,至于教材中提供给我们的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可以绕地球三圈半,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只是感觉一亿好大呀!为了加强学生对“1亿”的理解,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的材料:如果1秒钟数一个数,一昼夜一昼夜不停地数,你可以想象一下,从一数到一亿要数多长时间?感受的过程愉快的,但其结果还是感觉“一亿”真是大呀!

    2、加强对数据实际意义的理解,体会大数与生活紧密联系

  由于在本单元认识的数都是一些较大的数,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接触较少。在学生认识了大数后,在教学中我特意创设了一些具体情境,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素材,如:班级、年级、学校、区以及各大城市的人口数、光的传播速度等,让学生获得了有关大数的丰富感受,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国情渗透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

    3、读数和写数注重方法的归纳

    在第一节课,学生感觉到教材提供的数很大,当我们为了记忆的方便给数位顺序表中的数位分级后(这是学生认为的,他们给数位分级就是为了他们容易记忆),读大数就显得很容易,原来万级和亿级的读法跟个级上的数的读法的完全相同,只是在后面添上一个万或亿字,写数时,从高级往低级写,每一级读什么,就在那一级写什么。

    4、数的改写有诀窍

    让学生总结如何把一个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他们‘归纳很巧妙,整万数可以直接改写用万做单位的数,就是用数后面的4个0换一个“万”字,整亿数可以直接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就是用数后面8个0换一个“亿字,这种方法倒是便于操作。

不是整万或整亿的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做单位的数,我们总结的方法是“两找”:一找,找尾数;二找,找尾数的最高位,找尾数的最高位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四舍”还是“五入”,这一小节的教学,真正体现教的轻松,学的愉快,效果当然也是最好的。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于数位和计数单位虽然能理解,但用的时候还是混淆。

  第二,比较熟的大小方法不当。虽然学生知道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但在实际比较时,不会将分级和数的大小比较结合起来运用,比较数的大小,先给这些数分级,分级后数位就一目了然,该比哪一位上的数也清清楚楚,但实际练习时,很多学生就没能很好地把分级和数的大小比较有机结合,以至于既费时正确率也低。为此,我跟孩子们说,数学学习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第三,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直接改写与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方法掌握很好,但符号的运用长出错,(等号与约等号的运用)

  第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还较差,常是顾此失彼。比如这次试卷上这样一道题填空题:用4 、 6 、 0  、0、  5写一个只读一个零且最接近6万五位数,很多学生只考虑到两个方面:一是只读一个零;二是这个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6万,但就没考虑到在那些可以改写成6万的数中,哪个数是最接近6万的。这一题只有18人做对。

  

    记得这一单元上完时,学生都叹了一口气:哎,终于学完了,这单元的数真大,每天数啊、分啊、比啊,眼睛都看花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