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小结

(2011-05-12 20:41:45)
标签:

总结

反思

分类: 总结

     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下册的小数的初步认识。这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正式认识小数,既然是初步认识,这个初步认识的度应该如http://s11/middle/5c484fc4ga31407d227ca&690
何把握?因为在四年级下册还要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到底在初步认识中要不要给学生渗透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要不要简单归纳?备课时我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最后,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给本单元教学目标定位如下: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含义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并会说明比较方法,会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算法。

     生活中,学生都见过小数,尤其是对小数表示的钱比较熟悉,知道小数表示的钱数的具体数量,如,4.23元是4元2角3分钱,因此,对于小数,学生并不陌生。

     但是,关于小数来历和含义,以及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无所知,吸取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把第一课时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是认识一位小数,第二课时是认识两位小数。

    认识一位小数,我采取慢速运动,即从学生熟悉的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入手,让学生理解,把1元平均成10分,每份是1角,1角是1元的十分之一,就是1/10元,1/10元还可以写成0.1元,那么,2角可以写成多少元?引导学生思考:1角是1元的1/10,那么2角是一元的几分之几呢?(2/10,就是2/10元,2/10元就可以写成0.2元),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交流:3角是多少元?学生围绕3个问题展开:(1)把一元平均分成多上份是1角?(2)1角是1元的几分之几?(3)3角是1元的几分之几?最后进引导观察上面的分数和小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用小数表示钱数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但用小数表示长度单位有难度了,由于前面铺垫到位,这一难点也得以顺利突破,如:3分米是多少米?5分米是多少米?学生始终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1分米?(10份)(2)1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1/10)就是几分之几米?(1/10米)(3)3分米是1米的几分之几?(3/10)就是几分之几米?(3/10米),3/10米可以写成0.3米就是前面知识的迁移。这样分层设计问题,就避免学生把类似7角=(   )元和7分=(   )元混淆,4分米=(  )米和4厘米=(  )米混淆。

     认识一位小数慢速运动,认识两位小数就可以采取快速运动了,认识两位小数方法与认识一位小数的方法一样,当学生指导分母是100的分数还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后,要求学生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理解5分是多少元?8厘米是多少米?大部分学生都能围绕三个层次自己设计问题:把一元平均分成多少份是1分?(100份)1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1/100)5分是1元的几分之几?(5/100,就是0.05)。这样设计,3毫米是多少分米?是多少厘米?学生都可以分析的有根有据,不会瞎猜。而且部分学生能猜到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8毫米可以写成0.008米,因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就是1毫米,1毫米就是1米的1/1000,8毫米就是1米的8/1000,就是0.008米。这样顺利进行知识迁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分数的加减法也是这一单元的重点和难点,分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但是小数加减法在列竖式时,即使把相同数位对齐了,整个竖式看起来也不想整数加减法竖式那怎样整齐,那么顺眼,因为学生习惯整数加减竖式的末尾对其的样子,,所以遇到小数部分数位不一样多的时候,学生列竖式还是感觉有难度。另外,还有些是整数减小数,需要根据减数的小数位数把被减数变成小数的形式,这让一部分学生感到困难。

     教学这一单元,使我体会到,课前了接学生的知识起点是多么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大胆从组教材,整体感悟知识框架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加工,要有长城两段设计意识,不能把目光盯在一节课上,力求做到从点状教学向结构教学转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