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2014-09-04 12:59:32)
标签:

生产力

生产力经济学

青岛

理论

──魏炳义生产力学术思想座谈会系列报道之四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智慧丛林创新之路——魏炳义生产力学术思想座谈会”,主题演讲的有两位:

第一位是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理事、青岛市生产力学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常务顾问殷庆威先生,他也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

第二位是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中国生产力学会副秘书长、青岛市生产力学会会长魏炳义先生,他也是本次活动的主角。

以下即是他们二人主题演讲的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附件一:殷庆威主题演讲《青岛市生产力学会27年历程回顾》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我在这次会议上我想说个什么事呢,就是我们这次座谈会就从名称开始说起,我们叫智慧丛林创新之路,说的是我们这个学会高度的重视生产力这个理论的研究和理论的创新。在这条道路上,我们有一批共同努力的学者,形成了学会的理论研究的队伍,这条路的带领者就是我们现任的会长魏炳义先生,他在生产力研究方面取得许多创新性的成果,所以我们就把它叫做智慧丛林创新之路

这次座谈会并不是说单独给魏炳义老师祝寿,是借这个机会,总结归纳青岛市生产力学会这些年来在理论创新、研究方面一些成果,同时为下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发展能够开辟一条走得更好、更有效率的创新发展的路。我的发言就把题目简要地说一下,这是一个背景。

另外我就想说一下我们这个学会,我们这个学会叫青岛市生产力学会,我们这个学会是干什么的呢?它的本质和本分就是研究和发展生产力,简单地说就是要研究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宗旨,我们一直秉承的就是把研究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我们的本质。我们做得怎么样呢?青岛市生产力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年年获得市社科联颁发的先进学会奖,我们多次获得市民政局颁发的诚信奖,我们被评为全国先进学会,200412月,魏炳义先生被世界生产力科学院授予院士称号。陈老师是第一批院士,科学院院士不仅仅是学会的事,除了魏炳义教授获得了院士之外,2010年,我们又有两位同志获得了世界生产力科学院的院士的称号,现在还有几位同志也在待批为院士。昨天晚上说的时候,在全国地方的生产力学会当中,青岛的院士是比较集中的城市,也表达了中国生产力学会对于我们的肯定,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陈老师、陈会长对我们青岛这个城市的厚爱,对我们学会的厚爱,我们是比较集中的城市。

在国际论坛方面,我们1993年,1995年,1997年,1999年、2006年先后派人参加在瑞典、土耳其、智利、中国香港和北京,中国沈阳举行的六次世界生产力大会,这些世界生产力大会,我们都提交了论文,并且多次纳入大会的论文集,200511月由中国生产力学会和世界生产力学会科学联盟做的大会,我们应邀做了专题的演讲。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在魏炳义的带领下,在《生产力学》这本专著之前,我们已经先后出版了青岛市调整产品结构研究、生产力发展战略的新思路、外向经济与生产力经济、构建青岛自由港区研究、挺进西海岸、生产力经济学、生产力研究的突破与创新等七部专著,相继提出了商品生产力论、文化与生产论等一批有创新性的学术理论观点,对生产力这一学科的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学会拥有一批全国著名地方著名的专家学者,拥有一批市级、局级、处级的领导干部和媒体人,为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作出了很多的贡献,特别是于瑞厚老师是中国生产力学会的创始人,担任全国学会的副会长,同时像我们魏炳义老师,见证了青岛市生产力学会的每一步发展和进步。

我今天谈到这儿说学会的发展,我是作为一个见证者,从学会成立开始,第一次起草我们学会的章程,现在我还留着那个手写稿,是我起草的,是由我爱人帮助打印的,她当时是有打印的方便条件她来具体打印的,然后制的表格,我们发起成立的这个学会。我当然是其中一个见证者,从这个见证人的角度,我深切的感受到,学会成立以来,我们一直沿着研究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这条路走下来,从我个人的理解,对生产力科学的理解,最初的时候我也就是在1978年开始接触经济学,接触经济学学的是政治经济学,不研究生产力问题,只有一个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当中,这个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结果政治学研究的方向就是研究生产关系,不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怎么就知道适应还是不适应?!所以就把生产力作为自然科学或者其他学说,排除在经济学之外,后来感觉这个不大对头。

后来在北京研究西方经济学,他倒是说不一定要研究所谓生产力关系,研究的是宏观经济学,政府怎么调控,需求怎么进行管理。但是学了这些之后,又觉得这些东西是管用的,是实际的,比我们政治经济学更接近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力。后来,在实际的生产力研究过程当中,和魏炳义老师一起做了很多实际方面的生产力研究,比如我们到企业里面去,企业怎么发展,企业的发展应该怎么办,研究一个城市,城市的发展战略怎么确立。这样逐步才真正感觉到,生产力是一门我们必须要研究而且十分受到重视的管用的经济学理论。因此,最初我们没有跳出这样一个更大的视野,所以就把生产力作为经济学的一部分成立了生产力经济学这样一个学会,所以我们最初的生产力学会叫生产力经济学会,子玉老师是会长,我们又分支出一个生产力经济学,因为这个学会为了区别于只研究生产关系的一个研究领域来做的生产力经济学。

但是随着生产力研究的进一步的深入,我和魏老师也研究了很多其他方面的理论,特别是在魏老师指导下,我们研究了环境与生产力、文化与生产力、商品与生产力、集约化的生产力等等,才感觉到生产力实际是一个大的科学。我们2005年出版了生产力经济学著作之后,李立老师下决心一定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的大生产力科学,这个实际上也是魏老师多年的一个心愿,总结这么多的案例,总结了生产力理论发展的具体的事例,最后走到了大生产力科学这样一条路。所以当我们2005年写了生产力经济学这部著作之后,我们两个又做了一项工作,2005年又出版了《生产力科学的创新与突破》,这个创新与突破实际上是一个思想的归纳和总结,这个总结是什么?我们归纳了13个方面的创新性的论点,这个论点归纳完了以后,感觉到已经不是我们最初研究的经济学,已经开始逐渐逐渐的成熟了.所以经过27年的发展,我们心路历程或者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就是我们从研究生产关系的经济学开始,走到了生产力经济学,然后用生产力经济学研究了很多很多事情,感觉到生产力是一门独立的大生产力科学。最后,把我们的创新性观点加以归纳总结,我们魏老师做了一个集大成者,2009年又出版了《生产力学》这本著作。所以我们总结这样一个思路,我们最大的问题,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还是要靠发展生产力,所以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有着无限美好的未来,我们相信只要在这条创新的路上,我们披荆斩棘继续去努力,会有更大的发展的空间,我们应该继续努力。

这是我对生产力科学发展的这样一个历程,我简要从我回顾的情况给大家作这么一个汇报,同时在下面想说一说魏炳义老师个人,今天举行的这次活动,也有一个为魏炳义老师总结这些年的理论创新成果,以此来纪念庆贺他的八十岁的寿辰。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山东的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奖,获奖之后就深刻地挖掘他的这样一些新闻,就找到了莫言的老家,老宅子,到了他的老宅子,他的老宅子上挂了一副对联,这副对联写到新闻报道上去了,上联就是耕读传家远,诗书济世久,我也写了一下,同时送给魏老师。耕读传家,诗书济世,所谓耕读传家,说的是魏老师做人,做人忠厚,实在,表达的是魏老师的为人方面,他是耕读传家,魏老师热爱学习,认真做事,诗书济世,是说他对社会的贡献,他对生产力科学方面付出了他一生的心血,他用他的文章,他的学术理论为社会作出了他的贡献。这副对联就是魏老师的为人和为世,简单的说,后面大家还有很多机会说到,我要向魏老师学习,魏老师做人方面特别值得我的学习有三点,一是热爱学习,终身追求学习,把学习作为生命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了生产力学会的智慧丛林,魏老师成立了一个咨询的机构,就叫智林咨询公司,也是智慧丛林的意思。我和魏老师是忘年之交,在他身上我确实学到很多东西,其实能够终身地学习,终身地追求哲理,这个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做人方面,脚踏实地,不图虚名,也不盲目的迷信,不唯上,只唯实,对新知识新领域敢于创新,在实践中去学习,很多新的东西,我说魏老师这个事咱们怎么办,没事,咱们一边学就一边干,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开始的。所以在魏老师身上我们开辟了很多新的领域,就是踏踏实实,很多新的知识也都是这样来完成的。三是目标确定之后,始终如一,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特别是在大生产力科学体系构建方面给我们作出了榜样。因为这是一个艰苦的事情,要做很多的理论的准备,要艰苦地写作,写完之后制作之后,我去看魏老师,魏老师腰已经不行了,魏老师为生产力理论的建设把命搭上也愿意!四是魏老师身上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正能量,生机勃勃的青春活力,这个大家都有感觉,和魏老师一起共事,他永远充满了朝气,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这是魏老师的做人方面,耕读传家,形成了这么多优秀的品质。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作为诗书济世,就是写了很多的书,创立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我简略地一归纳,一是集约生产力论,我们最初构建体系的时候有四大支柱,第五大支柱是魏老师创建的就是集约生产力论,集约经济力论,集中体现在魏老师的创新精神。已经形成了四大支柱了,这个系统里面有几个大的支柱,有生产力科学的第五大支柱就是集约精神。二是商品生产力论,生产力论实现了政治经济学当中所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原来拧不到一起,生产力也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去讲生产力,这两个是矛盾的,研究生产力的问题也必须放在当前的现实的经济关系当中去研究,商品生产力论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理论观点,也就是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的一个融合。三是文化生产力论实现了文化与生产力有机的融合,在全国生产力理论界,青岛的文化生产力领域提的比较早,在第一届文化与生产力的研讨会上,我们就有三篇文章获得了特别奖,一等奖。四是大生产力科学的构建。后面的大家还可以做很多的研讨,我讲到这四个大的方面的理论创新,我们一生当中能不能有一个两个就足够了,但是魏老师确实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这些创新性的理论,经过生产力实践的检验,证明是科学的,有社会价值的,所以授予魏炳义先生世界科学院院士是名至实归。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已经到了八十,回首往事,魏老师已经感到非常欣慰。叶帅在他八十大寿时写下了八十书怀,其中有两句,老夫习作黄昏颂,…”祝愿魏老师健康常在,精神不老,谢谢大家!

 

 

附件一:魏炳义主题演讲《魏炳义学术创新之路》


尊敬的陈会长,尊敬的张会长,尊敬的徐会长,尊敬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各位新老同志,上午好!

根据我的亲身体验,人的一生有三个离不开,一离不开事业,二离不开朋友,三离不开家庭。我一生参与的事业就是生产力的研究和生产力的实践,直到我2001年正式退休以后,到现在我也没有离开这个事业。同时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庭,我的老伴一直关心着我,支持着我,扶持着我到现在.我的朋友,在座的各位都是我的朋友,是我良师益友,这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最大的精神支柱。

今天举行这个座谈会,我再三提出来不要用我的名字,因为学术思想,我构不成完整的学术思想,我只是一个学习者,真正要写名字至少要写三个人的名字,殷庆威、于瑞厚行长、李立老师以及在座的各位老师。后来殷庆威和其他几位领导同志都不赞成,非说要少数服从多数,要把我名字提出来,我觉得很惭愧,因为我的一生,应该说是做了一些努力,但是和集体的团队的努力相比,我个人是微不足道的。我汇报当中可以听出来,实际上很多的创新成果都是大家一起做的,为了节省时间,我就不一一对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特别是于总对我的关心、帮助、支持表示我的感恩了。我下面就简要地回顾一下,给大家汇报汇报这二十几年来走过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路子。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我回顾了一下,总结了一下,大约是这样,自编教材,搞讲座,这个主要有三项,主要一是开始了市场学讲座,二是开始了信息学与信息管理讲座,三是开始了知识经济讲座。

在生产力科学基础理论的创新方面我回顾了一下大约有十项,这些基本上殷局长都已经讲了。

宏观经济的建立,因为咱这个角度站的低,所以在宏观经济方面的建议很少,包括200712月份提出来的关于经济增速适当的放缓利大于弊的论文,当时感觉两位数的增长不可以长期的持续下去,建议把经济增速大致上保持在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之间这样的建议。

联系青岛实际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出的行业性建议,这个大概有31个方面,这些方面主要是关于批件青岛自由港的建议,关于青岛市文化定位的建议,关于青岛市经济结构调整的建议,关于旅游业在青岛的主导产业地位的建议,关于发展青岛名牌经济模式的建议,关于港区联动、港城联动的建议,关于青岛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思考和建议,关于加快建设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议,关于青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建议,还有加快青岛食品工业发展的设想和建议,关于信息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战略地位的想法,还有挺进西海岸的调研,关于青岛市大工业发展的三个看法,关于名牌的六大效应,关于青岛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关于青岛集群汽车产业的研究,关于青岛构建万国码头的研究,关于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和加快发展的建议,还有加快发展青岛市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建议,关于调整青岛能源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议,关于青岛市健康产业的现状和加快发展健康生产力的建议等等,这里面这些建议,绝大部分不是我一个人的,都是合作搞的,很多都是大家一起协作的。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关于记者的专访,有十九项,当时毛建华同志有个采访,城市名牌比较名牌城市,青岛和大连的比较,当时大连算是城市名牌,青岛算是名牌城市,名牌比较多的城市,毛建华同志采访之后形成了一次大的讨论,我当时关键是觉得青岛是企业名牌比较多,集中了很多企业的名牌,青岛很多企业家,企业家的名声比较大,我觉得更符合城市名片的是青岛,毛建华同志提出来,为什么青岛成为名牌最多的城市?从历史到现实,从地域到发展。其他的就不一一讲了。

关于企业金融管理咨询和企业文化策划,一是组织了课题组,两次到江西南昌去进行调研,当时我参加,而且当时采访老总的时候,主要是总会委托我和老总对话,后来专题报告刊载在生产力研究杂志上,19935月份刊载的。在青岛本身主要是一个是海信集团,当时周厚健委托我们去做调研,在青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有于瑞厚行长和我等11个人组成一个专家咨询组进行考察,指出了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这个对于当时青食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特别开发新产品和加强市场营销力量这方面。再就是对青岛企业公司,这个企业公司名字不想讲了,主要是他委托我们给他搞咨询,我们对他的发展当中的问题比较坚决提出来,否定了他品牌当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反对的意见,最后他都接受了。当时这也是组织了九个专家,今天到会的张教授参加一块。另外我们对青岛民生集团,一汽解放青岛汽车厂、汉河电缆、阳光百货等等一些企业进行了企业咨询和企业文化策划,这些都是很多人一起搞,不是我一个人。

下面着重讲一下做这些事情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一、热爱和执着。

从建立青岛学会开始,生产力研究,我从业余爱好变成一个正儿八经事业,从热爱的感情变成执着的追求,逐渐把它当做一生的事业,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坚持不懈,越来越体会到创新是生产力最本质的初始,生产力的发展的灵魂,也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现在回顾一下,如果有人问,你这几十年时间都到哪儿去了,我的回答基本上时间都献给了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事业上。

二、探索和置疑。

这是生产力创新两个最主要的思维方式。探索,就是在对全局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敢于开垦别人还没太注意的未开垦的处女地,探索那些有全局意义的新领域、新产业、“新大陆”, 比如,产业链条中的现代物流业,物流产业中的空港物流业就是一种新的探索。物流业当中当时还忽视一个空港物流,主要是海港物流,空港物流大家不太注意,后来我们学会主要是搞了空港物流业。引起了三个市领导的重视、批示。置疑,就是在学习前人言论的基础上,用新的理论,站在新的高度,使已有的理论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比如说商品生产力的新概念,打破了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相互隔绝、相互对立的情况,不能够不承认市场,市场的概念不能有,资本的概念不能有,资本只能叫资金,商品不能叫商品,只能叫产品,当时凡是政治学当中讲的概念,生产力学都不能用,我们和他们研究的时候,必须打破这个状态,适应时代的发展,构建一个相互融合的新的学科。

三、学习和求教。

置疑和探索只是创新第一步,对前人定论的置疑并不等于自己拥有成熟的观点。有点怀疑怎么办?还是要承认自己的知识的不足,多向朋友求教,充实自己的知识网络,才有可能提出比较科学的新的观念,特别是一种新的系统理论提出来,更需要大量的新知识的学习和补充。大生产力这个管理提出和生产力学的编著,学习了大量的书本参考,当时书都没地方放了,在这个刚才当中学了大量的学术,然后又吸收了国内外的一百多条实践案例,才形成了大生产力新的观点。


精彩的主题演讲让与会者大为过瘾

四、调研和合作。

创新不能脱离实际,不调研就没有发言权,所以我们觉得调研就是学习的过程,就是合作的过程,所以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基本上是和内行专家一起调研学习的过程,我是在向他们学习和合作过程当中才形成的一些新的观点。特别殷局长,他这个人理论东西比较新,思维活跃,创造能力强,他既是我的忘年之交,也是我最亲密的学术朋友和合作伙伴,我的许多论文和著作都是他和我合作完成的。

五、创新和坚持

创新是很科学的,吃几分苦才有几分乐,付出的过程也是调整心态的过程。像生产力写作七个月40万字,完成这个东西,当时身体也不好,但是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去年两次中风,一度产生了抑郁情绪,觉得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一度很消极,但是很短时间调整了心态,用乐观克服了抑郁情绪,坚持运动,现在每天两次在院里面活动,这样振奋了精神,对学术工作增长了信心。所以这个过程,教育我要经常给自己打气,振奋精神,千万不能自己打败自己。

六、感谢。

在这里感谢陈秘书长,《生产力学》这本新著作出来之后,他看了之后,他请于光远老先生给作第一个序,给我鼓励很大。于秦峰老总给我关怀备至,他不仅自己事业做的很好,在中国的酿酒事业当中达到了很高的成绩,而且他的文化理念很深,他的文化就是孝为先,德为本,成为根,这些年又提出了孝敬不能等待这个理念,很感动人的一种理念,用这个来教育职工,同时他也是这样做的,秦峰老总是老人高兴他就高兴,老人快乐他就快乐,这种文化精神在秦峰老总身上体现的非常充分,所以我感到非常的温暖。在我身体欠佳的情况,殷局长、冯秘书长等都到我家里来商量工作,帮助我出主意想办法,推动学术工作,使我感到非常的温馨。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回顾这一段历史,学术创新是我们学会大家庭的集体智慧结晶,绝不是我个人的成绩,再次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再次表示我真挚的谢意!

中秋节快要到了,我预祝大家中秋快乐,祝在座的各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