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拜访橘子洲
标签:
橘洲湘江橘子洲腰带橘子洲头 |
十几年之后,2014年6月我参加青岛奥克斯广场客户长沙行活动,15日又一次游览了橘子洲景区。
橘洲,橘子之洲,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境内,是湘江的一个江心小岛,长约五公里,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三零五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橘子洲头又名水陆洲,全长5公里,宽40至200米,若站在岳麓山上远眺,它宛如一根长带,飘浮在湘江上。对于它的来历,有种种传说。其中一说是:
在湘江中尚无洲的时候,江边上生活着一群渔民。渔民中,有一位绰号为胡子爹的老人,德高望重,深受众人的敬爱。于是大家商定,要做根腰带扎在老人腰上,让他感到温暖有力。他们挑选了7位最会编织的姑娘,编织了一根结实的白腰带;姑娘们还在腰带上绣了一座美丽的长岛。胡子爹接受了这一特殊的礼物,并把它系在腰中。有一天,胡子爹和渔民们在江中捕鱼突遇暴风雨,一时间,狂风大作,白浪滔天,十分危险,可处在风浪中的胡子爹只觉得腰间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只划几下就到了岸边。他深感奇怪,双手往腰间一摸,才发现是腰带给了他力量。于是,他解下腰带,奋力向正在风浪中挣扎的伙伴们扔去…… 腰带向江中飘去,越飘越长,越飘越大,最后飘到渔民们的面前,变成了一决腰带形的陆地。渔民们登上陆地得救了。他们知道这陆地是胡子爹的腰带变成的,都十分珍爱这块陆地,于是就在陆地上安家立户,精心耕种,将陆地耕耘成一座美丽的长岛。
远在唐代,这里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地。“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合,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这是唐末李殉的诗句,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杜甫也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
橘洲,自古以来便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古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就在这里。宋肖大经的《肖夏诗》誉称橘洲为“小蓬莱”,名胜水陆寺中的“拱极楼中,五六月间无暑气;潇湘江上,二三更里有渔歌”的名联至今仍脍炙人口。
橘子洲是一帧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作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
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她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南面朱熹、张轼往来于岳麓书院与城南书院讲学过江的朱张渡,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水陆寺、拱极楼讲述着元代宗教文化的兴盛;曾国藩操练水上湘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洲上空;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更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毛泽东对橘洲情有独钟。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时,常会同学友到洲头搏浪击水,议论国事。1925年,他挥就脍炙人口的诗篇《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济世救民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
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建国后,他尽管日理万机,但回湖南视察仍七次到橘洲附近湘江水域游泳。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他从武汉来湖南视察,一下火车,就乘车直赴猴子石,下水游了一个多小时,从今日的揽岳亭登上橘洲。在洲上,他走访菜农,接见小学师生,并与他们合影,至今仍给人们留下温馨幸福的回忆。一九七四年,毛泽东最后一次回湖南,时八十一岁高龄,十月十五日清晨,他执意乘车到橘子洲头。十二月上旬的一天,他又提出到湘江游泳,因水温太低,只好作罢。
一九八二年七月,正式开放的橘洲公园,现占地十四公顷,有毛泽东诗词碑、颂橘亭、枕江亭、揽岳亭等景点。公园以成片桔园为绿化主体,杂檀名贵花木,风景秀丽,环境清幽,融绿化、美化、香化、净化为一体,观山、观水、观桔、观花各有千秋。
橘洲,有人说它是一幅画,桃李争春,渚清沙白,橙黄桔绿,素裹银装。
橘洲,有人说它是一首诗,来往天流天地外,天下古今人物是非中。
发思古幽情,主大地沉浮。
橘洲,是镶嵌在湘江中流的绿色明珠,是长沙人民的骄傲。
毛泽东雕塑像:总高度32米、长83米、宽41米、总面积3500平方米,基座为纪念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