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汉信息产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标签:
跨国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结果总投资 |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无论是形式内容,还是最终结果,都充分体现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鲜明主题。两化融合,已经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渠道,成为中国经济的全新增长点。
2013年8月16日,由青岛市人民政府指导,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办,武汉光谷联合集团、青岛市软件行业协会承办的“融合创新协作共赢──青汉信息产业高峰论坛”,在青岛国际会展中心5601会议室成功举办。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袁建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大项目组负责人、国经环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耿宏鑫;加拿大中国工商业协会共同主席、加拿大中国商会名誉会长、中国侨联青委会副理事长、凯路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李云祥;武汉光谷联合集团董事长黄立平;武汉光谷联合集团执行总裁胡斌等出席了此次论坛。我作为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研究会副会长,也应邀出席了此次论坛。
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处处长陈伟刚先生、武汉市服务外包协会秘书长何林秀女士、光谷联合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兼集团助理总裁姚华女士先后致辞。
上台做主题演讲的嘉宾有:IIOM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蒋晓舰先生演讲的题目是“关于信息产业服务外包市场的思考”;北京尖峰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小芬女士演讲的题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天津金宇信软件测评中心主任张晨女士演讲的题目是“软件质量控制服务云平台建设”;青岛海之音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冠先生演讲的题目是“新一代呼叫中心与新型电子商务的创新发展”;青岛文达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杨永文先生演讲的题目是“科技,带您走进智慧的家”。
论坛还设置了媒体提问和代表企业商机发布环节。
此次论坛主持人为青岛光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尤攀先生。



据了解,2009年青岛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八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近年来,青岛以家电电子、纺织服装、化工石化、食品饮料、汽车制造船舶、机械钢铁等六大产业为两化融合的切入点,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示范模式,打造“两化融合”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走出了一条“突出产业集群,龙头示范带动,实施品牌战略,优化环境服务”的青岛特色的两化融合之路。
制造业转型和“两化融合”,催生了物联网与云计算、“三网融合”支撑产品、高端软件及信息服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等软件信息产业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快速发展。2013年上半年,青岛全市软件收入超过300亿元,增长30%以上。而2012年青岛全市软件业务收入全年达到530亿元,按照上半年的软件业务收入增幅,今年青岛软件产业将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外贸进出口增幅超全省平均水平、到账外资总量占全省比重46.8%、商贸流通平稳运行总量全省居首、对外经济合作领跑山东、服务外包承接合同1129份金额近10亿美元,维持连续多年的倍增速度。
青岛在推动“两化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之一就是产业集群。2013年青岛市提出落实“十个千万平米工程”建设,突出园区化错位发展,重点打造具有区域产业优势的总部商务、科技、商贸、软件及服务外包、物流、文化创意、旅游等七个服务业经济板块。仅西海岸一地,2013年在谈拟开工、在建续建重点服务业项目就有133个,总投资额达1291亿元,总投资10亿以上的项目有33个。其中信息和服务外包、科研教育、文化创意类等新兴高端服务业项目占到总项目的47%:高端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21个,包括光谷软件园、青岛国际云服务创新产业基地等。
根据《全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到2015年,青岛全市规划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5300亿元,其中优势产业集聚区达到11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达到4300亿元。规划至2016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200亿元,年均增长40%。
为了坐实制造业转型和“两化融合”带来的产业和市场机遇,青岛市政府还在政策、环境等层面,创造其他强劲引力。青岛依托蓝色机遇和产业商机,在政策、人才、运营成本等诸多层面打造后发力,营造IT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
截至2016年,青岛市每年将投入上亿元,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对于新引进的重点软件产业项目,按不超过注册资本40%、50%、60%或或按项目软硬件投入的10%、20%、30%确定产业资金扶持比例。购置办公营业用房等固定资产且投资规模较大的,扶持比例可相应上调10个百分点。其余还有人才、业绩等层面奖励,最高达数百万元。
此外,青岛还依托“产城一体”的理念,为企业打造理想的创业平台。以青岛光谷软件园为例,通过产城一体的理念转化,青岛光谷软件园将打造青岛软件/外包企业集群示范。并联合探索全新运营模式,力求通过“成品商、供应商、客商、中介服务、规制管理”五位一体的产业链整合,提供“集产业/商务/交流/生活于一体”的空间平台和“融资/技术/公共服务/人才服务”等一步到位的服务体系,打造“小微企业孵化器、中小企业成长器、大中企业总部”,让企业创业成本直降30%。
目前,青岛已经成为国内外企业品牌乐于进驻的发展基地。当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近100家投资青岛。全球服务外包前三强简伯特公司、全球物流前十强亚致力公司、IBM、微软、惠普、卡特彼勒、优创、武汉光谷等众多知名企业相继落户。2012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4683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0200亿元,同比增长20.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7%。
可以说,蓝色战略、制造业转型和两化深度融合的持续推进,让青岛已经站在了中国信息产业战略的前沿,前景广阔、市场庞大、动力强劲。青岛将成为山东半岛乃至北中国新兴的发展引擎,成为跨国企业布局中国、中小企业产业转移和创业发展的理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