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标签:
之三史料就是场所会员制文化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采风
青岛的中山路名气不可谓不大,其中一条重要原因──中山路属于全国著名的一条商街。
2012年12月19日,我到中山路采风时,拍摄的第一个院落就是位于中山路1号的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
据史料记载,青岛国际俱乐部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最南端与太平路的相接处(德占时期为斐迭里街、威廉帝岸口)。1910年5月兴建,次年10月竣工,建筑师为库尔特·罗克格,为德国青年派风格。
作为德国上层人士的社交场所,该建筑为德国在青岛修建的第一个俱乐部。1922年中国收回青岛后改作采用会员制的国际俱乐部(亦译青岛总会),成员范围也逐渐扩大。1949年后俱乐部停办,建筑先后作为中苏友好协会和青岛市科技协会办公楼,后来办公单位已迁出。
该建筑为两层,并设有半地下室,屋顶开老虎窗,带阁楼。建筑以南面为主立面,呈三段式造型,窗台和檐口用粗花岗石装饰。中部较二层高出许多的红瓦大坡屋顶与凸出的山墙交汇,突出了顶部为露天平台的宽大入口。建筑南侧为小型花园,可设带有遮蓬座席、便于享受海景的露天酒吧。
主楼入门前厅内设衣帽间,后为设有沙发和贴彩色瓷砖壁炉的中央大厅。东部为餐厅,可通过小型升降机从设于半地下室的厨房传送菜肴。东南为酒吧间和交谊厅,两部分以宽大拉门相隔,在举办舞会时可拉开形成通间。二层东端为图书馆及阅览室,南部则为台球室、桥牌室和小交谊厅。院内东侧另有一座二层小楼,楼南北分别为壁球馆和保龄球馆(现已拆除),楼内设更衣室和咖啡座,院内北边另有一个为活动室提供鲜花的温室。
由于我前往拍摄时,是上午9点多,从中山路方向拍摄该建筑的侧立面,属于逆光,效果很一般;而院落内大树遮挡视线很厉害,无法拍摄清晰建筑正面全貌。
此乃走街串巷逛青岛之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