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贵族世家府第
标签:
孔府天下第一家衍圣公曲阜文化 |
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贵族世家府第
──曲阜孔府采风
2012年3月10日,当我第三次踏进曲阜这座扬名海内外的东方圣城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每次到曲阜,只要时间允许,我一定拜访孔庙孔府。
曲阜,因为孔子、因为儒家思想而闻名世界。
孔府,作为“三孔”的重要部分,是中国历史上延时最长、规模极大、富丽堂皇而肃穆庄严的号称“天下第一家”的贵族世家府第,也是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公府”。
孔府在山东省曲阜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嫡系后裔──“衍圣公”的府邸。它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至和二年(1055)仁宗封孔子四十六世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后,在原曲阜(当时称为仙源,在今曲阜县城东十里)县城内建造了衍圣公府。现存孔府为明洪武十年(1377)孔子五十五世孙孔克坚时,朝廷在阙里孔庙及孔子故居以东□建的新府。弘治年间遭火灾,弘治十六年又奉□重修。正德八年(1513),曲阜县城移至孔庙、孔府所在地,以便于保卫,孔庙、孔府便成为曲阜新城的中心区的主要建筑。
孔府明代占地16公顷,清代逐渐缩小,目前占地约 4.5公顷。其布局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有11进庭院,内宅门以前为衍圣公视事衙署,后面为生活院落。东路为家庙、慕恩堂等祠庙和接待朝廷钦差大臣的九如堂、御书堂等建筑;厨房、酒坊等服务用房也在东路。西路有衍圣公读书和学诗习礼的红萼轩、忠恕堂,以及接待一般宾客的南北花厅等。
在孔府中路前部,共设三堂六厅。正厅(大堂)为五间九檩悬山建筑,前设大月台,中部三间为前檐空敞的传统大堂形制。正厅前有东西庑各10余间,按明代六科设六厅,东庑设知印、典籍、管勾三厅;西庑为掌书、司乐、百户三厅。后厅(二堂)五间七檩,有穿堂与正厅相连,呈“工”字形。退厅(三堂)也作五间七檩,与东、西厢组成庭院。孔府三厅两庑主体为“工”字殿出月台的建筑布置,是明清两代衙署的典型格局。中路前院的东南隅还有刑狱设施。内宅门以东有防御用的碉堡。
在中路退厅以后,共有前上房、前堂楼、后堂楼三个封闭式庭院。前上房为七间七檩悬山式建筑,并有东、西厢房各五间,是衍圣公生活起居的主要院落。前、后堂楼都是七间二层,前出廊,东、西配楼各三间。
后花园名为“铁山园”。后堂设楼也是明清府邸的典型布局,楼下为内眷卧室、起居室,楼上为贮藏财物的库房。孔府东、西还有东仓、西仓、车栏、马号、柴园等;孔府南、北还有族人及仆役家属居住区。
孔府花园,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长沙李东阳监工设计。李东阳当时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他为什么亲自设计。因为李东阳的女儿嫁给了孔子六十二代孙、衍圣公孔闻韶,做了一品公夫人,为了女儿,他才如此大卖力气,修建花园。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庙后,李东阳曾4次作诗写赋,勒碑刻铭,记此盛举。此次修建之后,到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为当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园,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从各地园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储花园更为可观。
孔府花园从李东阳、严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按封建礼制,孔府的规模之大已超过公府的定制,中、东、西三路房屋已将政务、祭祀、读书、宴客、 生活、供应全部包罗俱全,布局俨然是小型宫殿。孔府在大门、二门、仪门、正厅等处明间阑额上绘有宫廷“双龙捧珠”的和玺彩画(见彩画作),反映出它是拥有皇家特权的贵族府第。
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 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这一组照片,就是我在参观时采集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