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位“腕”级人物演讲风格的看法

标签:
房地产专家 |
对称得起“腕”级的人物,人们总是带着毕恭毕敬的心态,我也不例外。
秦虹、卢铿、董藩,在中国房地产界可谓当今“腕”一级的人物。
12月12日,由青岛市房地产业协会、半岛都市报、房龙网、中国房地产主流媒体联合主办的“大势·趋势——中国·山东半岛房地产前沿高端论坛”上,前面的三位“腕”级人物悉数登场,进一步向大家展示着他们的智慧、传递着他们对中国房地产大势趋势的看法,令到场的听众甚是过瘾。下面,我就他们三人的演讲风格谈点自己的看法。
秦虹,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虽然她一再表明只是代表本人的观点,不代表部门,但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的职业特色,决定了她说话时不能不顾及很多,“分寸感”很强是她的突出特色;所以语气也显得比较“温和”;由于其占有的情况、数据很有“全局性”,其讲话也往往具有一定权威性。
卢铿,青岛海尔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在不久前举办的2008中国住交会上,其被评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房地产“十大功勋人物”,被业界誉为中国房地产的先行者。其演讲时,更多的是站在全国行业的高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他已出版的著作和前一段时间写出的很多文章,已经充分证明了他习惯于“高瞻”和“引领”。另一方面,由于他处在房地产开发的最前沿,发表的见解离实际情况往往又“很近”。
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这是我对董教授的第一印象;“敢于直言其事”,甚至“一点儿不拐弯”地谈出对国家新政的不同看法,这是我的第二个印象;“充满激情”,北师大“学师风格”非常明显,这是我对董教授的第三个印象。
由此,我回忆起在青岛举办的中国生产力学会1992年年会,地点是在国家计委物质储备局青岛疗养院,由青岛市计划委员会、青岛市生产力学会承办。我作为青岛市生产力学会的骨干理事,参与了全程会议,亲自聆听了诸多国家级专家的演讲风采,诸如孙尚清(国务院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薛永应(中国生产力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务院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熊映梧(中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黑龙江大学教授、黑龙江省政协常委)等,要么居高临下,要么提纲挈领,要么锋芒毕露,要么直指时弊,要么引经据典,要么慷慨陈词,专家学者风范尽显。
还记得生产力年会上一个趣事,河北省机械厅厅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原道谋,也是学者型领导。我们开始习惯称呼他“厅长”,他沉着脸说:“别叫我厅长,我不爱听!喊我教授或者老师!”我们只好遵从作罢。在年会上,专家们还一致说,“在学术会上怎么说也不过分,出了这个门就不能这么随便了”。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术气氛”。
出席这样的学术会,你不收益才是咄咄怪事!
(有感于2008年12月15日)
注:因为出席房地产前沿高端论坛时本人没带相机,只好从别的场合拿来前面三位“腕”级人物的照片——
秦虹,在今年12月8日晚2008中国(青岛)地产年度TOP10大奖颁奖仪式上;
卢铿,在今年9月20日举办的2008中国·青岛房地产业发展主题论坛上;
董藩,在今年7月31日青岛西海岸城市发展趋势论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