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 依萨克·牛顿爵士 解惑
(2016-03-29 13:21:17)分类: 小故事大智慧 |
小故事 大智慧(1)
谁为 依萨克·牛顿爵士 解惑
依萨克·牛顿(1643—1727)是近代科学史上一颗光芒四射的巨星,科学界的泰斗。牛顿的伟大发现几乎都是在23岁之前完成的,其后的各种工作是完善他的学说。牛顿的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奠定了近代物理学基础,也使数学成为物理学思想的表述语言。
小时候的牛顿天资聪颖,十分好学。中学时,善于超前学习并喜欢独立思考。牛顿的学习方法No learn(学习 学会),\\Or study(学习 研究)。当别人还在学代数和平面几何学时候,小牛顿已经偷偷自学完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有次,在草堆里,小牛顿的舅舅发现他在看书,他舅舅疑惑地询问小牛顿,看什么,小牛顿的回答令舅舅大吃一惊,他说,我在看笛卡尔的《解析几何》。此后,舅舅答应帮助他,并向牛顿的妈妈许诺,经济上资助牛顿完成大学学业,因为牛顿妈妈年轻时守寡,经济上十分窘迫。
在剑桥大学里,牛顿学习非常努力,十分渴望获得各方面的知识。有一年伦敦闹瘟疫,牛顿回到乡下家里。偶然的一天牛顿坐在一颗苹果树下,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正好砸在牛顿的头上。牛顿想,为什么苹果不是往别的方向落,偏偏往下落呢?牛顿没有放过这灵光一现的机会,而是进行深度思维,联想起之前学习过的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忽然茅塞顿开:原来是物体之间总是存在着“引力”的结果。牛顿后来用数学公式,把他的发现写出来,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万有引力公式”,用来表达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牛顿还不到23岁。牛顿能够做出这样伟大发现,一是,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之前的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是用数学公式表达的,但那是个经验公式,而牛顿万有引力公式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而万有引力公式能够导出开普勒公式的。二是,牛顿善于深度思维,在现象的背后总要找出本质特征来。
后来,牛顿为了研究炮弹运动规律,发明了“微积分”,这是人类数学史上最伟大的发明。牛顿对光学研究还有杰出的贡献,是牛顿最先发现光是有颜色的。后来的科学家把白光分解开来,取单色光(光谱学)来研究原子内部电子运动,导致量子力学的诞生。
牛顿的时代,科学技术还不发达,用于研究的手段是有限的。牛顿认为时间和空间是各自独立存在的,空间是平直的,呈三维状态。后来科学家把其称为“绝对时空”。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和相对论,都抛弃了“绝对空间和时间”。
量子力学适用于微观(小)尺度、牛顿力学适用于中观尺度、而相对论适用于宏观(大)尺度而已。有人常说,量子力学或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理论,其实这是错误的,任何一种理论总是有其适用的范围,超过界线,就要用别的理论来代替。我们今天发射卫星就要用牛顿理论(含公式)来计算。
牛顿到了中年,约45岁左右,离开了令他心怡的科学。令人不解的是,牛顿因为热衷于科学研究而终身未娶,为什么后来会成为铸币厂的厂长。有人解读为牛顿是因为经济利益所驱动。我个人的想法,事实并非如此。牛顿在45岁前后出版了巨作《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可以说,这是一部集科学研究之大成的巨作,牛顿此时此刻,可能感觉到,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进行研究的了。令晚年的牛顿陷入苦恼的是:是什么推动了星球运动的?什么是宇宙(星球)的第一推动力?牛顿认为:是上帝。更有人解读为,牛顿的晚年是从一个科学家转变为一个教徒的人生“蜕变”,令人悲哀。牛顿晚年没有受过基督教的洗礼,也就没有成为基督教徒的可能。牛顿发出的感叹很可能类似于西方人那样,经常挂在嘴边,“A,My,God!”(啊,我的上帝)。所以,没有理由就此认为,晚年的牛顿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现在,又要回归到“第一推动力问题”这个令人难解的问题上。
火箭推进剂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能量转化为动力,动力被一分为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力推动了火箭飞行的。行星围绕恒星运动是恒星发出的引力作用,而行星要逃逸恒星的束缚,要产生离心力。二种力量的平衡,使行星的椭圆型运动轨迹不至于“崩塌”。一阴一阳之互动是宇宙的最基本法则,不必求助于上帝,这就是我要说的几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