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宇宙世界的终极真理——太极/阴阳(原理)

(2014-04-28 09:04:14)
标签:

科学从横谈

杂谈

宇宙世界的终极真理——太极/阴阳(原理)     作者:东方欲晓  2014-4-27

 

如今,人类步入信息时代,电脑与因特网把千家万户联系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

 

大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终极真理是“绝对精神”,而后一切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化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他以“绝对精神”为支撑点,建立起庞大的哲学体系。把“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作为哲学的最基本规律,这无疑是对的。在黑格尔看来,宇宙世界的终极真理——世界的本原(最原始状态),就是“绝对精神”。 《圣经》的开篇即“创世纪里,记载了宇宙世界是怎样诞生的。起初,宇宙处于混沌状态,是万能的上帝创造出天地,日月星辰乃至万物,最后才按照自己的摸样造出人。

中国古圣认为宇宙世界的终极真理是太极/阴阳,太极/阴阳才是宇宙世界的本原,而后的一切发生、发展,变化、转换都是太极/阴阳的外在表现,太极/阴阳贯穿于万千事物之中。

对比之下,“绝对精神”等同造物主(上帝),需要一个人为的假设;而太极/阴阳源于自然,不需要任何假设存在,因而,可以说,太极/阴阳才是宇宙世界的本原。

 

康德/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学说,把科学家的目光引向遥远的过去。约137亿光年前,现代的宇宙还是一片“混沌”状态,某时某刻,处于高能状态的“奇点”突然发生大爆炸,而后是能量与物质的发生、转换,经过不断的分分合合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宇宙世界。

中国古圣说的“太极”含原始、混沌之意。古圣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是最简单不过的,宇宙诞生初是一片混沌状态,古圣说的“易有太极”,令人寻味,可能讲的意思是“混沌”中有一处即“太极”发生了变化。

如果有人问,宇宙大爆炸前是什么状态?“奇点”中又会是什么?回答是“不知道”。而太极/阴阳说告诉我们,太极可大可小,太极中还有太极,宇宙是分层次的,就像洋葱一样。

 

宇宙中最小的基本粒子光子,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具有微粒特性,著名的光电效应支持光的微粒说。而麦克斯韦则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光既有微粒特性,也有波动性,这就是光的“波粒二象性”。爱因斯坦认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是由于观察的参照系不同所导致。

用太极/阴阳原理来解释光的“波粒二象性”。

经典物理学认为电能生磁,而磁能生电,连续变化的电场,能够生连续变化的磁场,反之亦然。近代物理学把电磁波看成是连续变化的电磁场。电场与磁场互相耦合(二维图像是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单个光子就是太极(极小),而太极的两仪就是电场与磁场,一阴一阳相随相伴,中国学者将其命名为“太极/粒子波”。

 

用太极/阴阳原理来解释商品的属性。

在市场经济中,到处是商品。如果去掉每种商品的具体属性,来分析商品的特性,马克斯就是这样做的,结果马克斯发现了商品具有“二重性”,就是“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承载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使用价值体现着商品的具体实际用途。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两种不同的属性,这两种属性同时存在商品个体之中。(即具有阴阳属性)

 

“对称”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最简单的原子是氢原子,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一阴一阳两种不同属性)。那么,自然界里有无带正电荷的电子存在呢?狄拉克方程解预言了存在正电子,后来,被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发现了它。有带正电荷的质子,而后也发现有带负电荷的反质子存在。

 

在研究大分子蛋白质功能时,一位华裔科学家发现了同一蛋白质分子,可以具有两种不同的功能,他用阴阳原理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

 

在当代信息社会里,承载信息的基本要素是01,也是一阴一阳。计算机里最重要的硬件是CPUCPU中由数量惊人的二极管组成逻辑电路,逻辑电路是由开(1)和关(0)功能组成。

 

综上所述,太极/阴阳原理是宇宙世界组成的最基本要素,也许它才是宇宙世界的终极真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