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粒二象性—古今观(续)

(2012-10-22 14:54:33)
标签:

杂谈

波粒二象性——古今观(续)

如果,您对这个百年来的物理学争论有兴趣的话,请静下心来先来阅读博文:“波粒二象性——古今观”一文(http://blog.sina.com.cn/zhengchunxue),它将让您初步了解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光的本质是什么——经典物理学的认识

牛顿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连续粒子流;惠更斯则认为,光是前进的波。两种观点各有支持者,人数众多。而后,由于光的干涉实验,证明光就是一种波,此后,光的波动说几乎统治了物理学界近百余年。这期间,我们称为经典物理学对光的本质的认识。

 

近代物理学对于光的本质认识

二十世纪初,由于普朗克的伟大发现,掀起了物理学的急剧变革。普朗克发现,能量的传播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就像连续发射的子弹一样。这种一份一份的能量,普朗克称为“能量包”,它是能量的基本单元。用物理学的语言讲,就是说,能量被量子化了。普朗克本人因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年轻的爱因斯坦将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引入光的学说,称为光子学说。他认为,光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而没有质量,只有能量的光子,就是普朗克理论中的能量子。物理学上著名的光电效应,只能用光子学说来解释,爱因斯坦的理论被物理学界广泛接受,他本人也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即有粒子的表现,也有波的表现,它们是统一的吗?

于是,物理学界的先辈们,给出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解释。光的本性即能够表现为波动性,也能够表现为粒子性。比如,在光的干涉实验中;光能表现为波动性;在光的光电效应中,光就表现为粒子性。为了使得这种互相矛盾的解释能够共存,先辈们认为,这和实验者的实验目的与使用仪器有关。

年轻的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他的博士论文中)论证了实物粒子也有波动性,比如电子,随后的实验中证明了电子也有波动性,而且能够测出它的波长。德布罗意也获得了诺贝尔奖。

 

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的光子是什么形态呢?单个的电子在真空中传播是粒子、还是某种波?没有人能说清楚。

中国“太极波”假说PK“波粒二象性”统一模型

面对微观世界粒子中,关于亚原子粒子波粒二象性,中国学者(如,甘永超教授等人)将太极/阴阳学说理论,引入对光本质认识,提出“太极粒子波或太极波”的新概念。认为,光子犹如太极,太极可大可小;太极中有阴/阳,阴阳互生互根。拿一件事物来说,开即为阳,合则为阴。光子就是太极,单个的光子沿直线行进,表现为阴与阳的互换,表现为开与合的转换,表现为膨胀(开)与收缩(合)的交替——“开”与“合”交替就是种震荡着的能量。中国的“太极”对应着普朗克的“能量包”,也对应着光量子。你可以想象一下,“能量包”的存在形态,它在膨胀与收缩交替的进行中,沿直线行进,其实就是一种能量“波”。

研究者认为,微观粒子(如光、电子)在真空中的行为既是粒子(太极)又是波。太极中有阴/阳之分,粒子在传播过程中,由于有“膨胀”(阳)也有“收缩”(阴)的交替,就能发生物理学上的“震荡”,而震荡就能产生波。在三维空间运动着的粒子大小(直径)与波长λ对应,粒子行进速度的快慢与v(频率)相对应,粒子的能量e大小与h(普朗克常数)相关(倍数关系)。

你不妨想象,中国古老的太极图。当“太极”围绕圆心转动,又沿一条直线前进时,“阴阳鱼”的分界线就是一个“基波”,而“阴阳鱼”一边转动一边沿直线前进,就画出一条连续的驻波。

中国学者认为,各种微观世界中的亚原子粒子,都是以“太极波”(或称 “太极粒子波”)的形态存在。古往今来,关于“粒子”/“波”的争论,是只看到实物的一面,而忽视另一面,其实它们是同时存在的。犹如,一枚硬币,同时有着不同的两面而已。

                                                             (文/郑春学 2012—10—22)

http://s2/mw690/5c46ae6atce692d799d2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2年10月18日
后一篇:2012年10月26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