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悖论—《激活沉睡的脑》6

(2008-10-17 08:42:16)
标签:

养生

脑电波

吗啡

丘脑

hz

文化

分类: 知识就是力量

在往年的假期,针对中学生开办的各种提高成绩学习班都非常红火,我有幸参加过。如果剔除商业性上的炒造,那还真有开发脑潜能的功效。如果把讲课大师教给我们的一些方法,同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联系起来,就能够发现,大师们的妙招就是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到教学的实践中,就是让你自己怎样会学习。有人把它概括为“主动学习法”,我想这是对的。从过去到现在各类学校都强调传授知识,而不讲“学会怎样学习”,超大量的课后作业成为中小学生教育的必要的辅助手段,教育的这种模式,实质上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了解脑—爱护脑—开发脑,这是真正的脑科学工作者所倡导的。

 

 

神秘的脑电波(第19页) “脑内吗啡”与“脑内蛇毒”(第22页)  

 

      作者究竟要讲些什么?请看原文。

 

[原文]

我们的脑无时无刻不在产生脑电波。 这是一些自发的有节律的神经电活动,其频率变动范围在每秒130次之间,可划分为四个波段,即δ1-3z),`θ4-7Hz),α8-13Hz),β14-30Hz)。

δ波,频率为每秒1-3次,当人在婴儿期或智力发育不成熟,成年人在极度疲劳和昏睡状态下,可出现这种波段。

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成年人在意愿受到挫折和抑郁时以及精神病患者这种波段极为显著。但此波为少年(10-17)的脑电图中的主要成分。

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平均数为每秒10次左右,它是正常人脑电波的基本节律,如果没有外加的刺激,其频率是相当核定的。人在清醒,安静并闭眼时节律最为明显,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α波即可消失。

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当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或亢奋时出现此波,当人从睡梦中惊醒时,原来的慢波节律可立即被该节律所替代。

在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时,一直兴奋的β波,δ波或θ波此刻弱了下来,α波相对来谁得到了强化,因为这种波形最接近右脑的脑电生物节律,于是人的灵感状态就出现了。

脑电波的节律来源于丘脑 , 如果用8-13Hz的电脉冲刺激丘脑,在大脑皮层可出现类似α节律的脑电波。

 

观点之一              人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出现α脑电波—灵感出现

                                                               用(8-13Hz)电脉冲刺激丘脑—出现α脑电波—灵感出现

(结论)

    人总不能长期处于心情愉悦或静思冥想状态中,但只要用(8-13Hz)的电脉冲刺激丘脑,就可以在大脑皮层出现α脑电波,灵感也就出现了。

[原文]

   最强烈的快感物质是β-内腓肽。它与毒品吗啡的分子结构十分相似,快感效力是毒品吗啡的五六倍。

   当人处于冥想状态或精神愉悦时,脑内均会大量分泌“脑内吗啡”。此时人心情好极了,精力旺盛,思维敏捷,自身免疫力也明显增强。

   与β-内腓肽同时出现的一种脑电波是α脑波,二者的关系好比鸡和蛋的关系一样不分先后。当α脑波在脑内占主导地位时,人的脑内就会分泌出快感物质“脑内吗啡”。

   “脑内吗啡”对脑细胞具有独特的作用,能够激活处于抑制沉睡状态的脑细胞,对因脑损伤导致的后遗症有很好的恢复作用,如脑出血,脑血栓所引发的后遗症(偏瘫,失语),脑萎缩,植物人,老年痴呆,小儿脑瘫等疑难脑病,通过诱导脑内吗啡的分泌,可达到激活抑制状态的脑细胞,促使神经系统恢复的目的。

观点之二,用(8-13Hz)电脉冲刺激丘脑——产生α脑电波(占主导地位时)

——脑内分泌“脑内吗啡”——激活处于抑制沉睡状态的脑细胞——对因脑损伤导致的后遗症有很好的恢复作用。

 

(结论)

 

    只要用电脉冲(8-13Hz)连续刺激大脑,大脑就能在诱导电位的作用下产生α脑电波,也就能同步产生β-内腓肽(脑内吗啡),就能激活处于抑制沉睡状态的脑细胞,就能促使神经系统恢复,脑血栓后遗症就能康复。

笔者:这是全书最为重要的观点,作者告诉人们脑血栓后遗症并不可怕,不用打针和吃药,用物理治疗仪就能让患者康复,这是可能的吗?请读者再细心地读下原文(第177-178页)中的一段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