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琴棋书画 |
盼了好长时间的十一小长假,在不知不觉间已溜走了好几天。这些天好一个忙,尤其小栋,整个假期,充实又快乐。收获了开心快乐,同时愣是累出了感冒。真是“累病快乐着”!
十月一号和二号,参加围棋学校组织的第八届全县围棋赛。学棋四年以来,第一次拿到奖杯。虽然含金量比较低,只是县里面的选手而已。但对小栋来说,却是极大的鼓舞。学棋以来,可以说他一直没有真正走到棋里面,更多的是把学棋当作一个伙同伙伴玩耍的机会。无论学什么,能让孩子极有兴趣的去研究,保持一份热情,这很容易,不是一般家长能做到的。总之,我没做到。对于学棋,我从没有给小栋提过标准或目标,只是顺其自然,于是一直以来,他的围棋便不咸不淡的坚持着,没什么起色,直到和他同期学的孩子全部都追到他的前面去,尤其是上一次临沂地区一升二时的惨败,让他自己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是从那之后,我发现他才主动去研究这些黑黑白白的玩意儿。因为那次失败而归,也让我思考了许多,对待孩子,给他自由给他空间是不错,但同时要也让他做事有目标,有方向。于是我给他制定了元旦打段一定要成功的目标,如果实现不了,以后便和棋校无缘了。他当时便哭了,这多少有些残酷,我知道他喜欢那里的环境和同学,也喜欢摆弄那些黑白子,虽然没有真正钻到里面。或许也是因为这个目标?总之,最近自己研究棋的时间明显多了起来。。。
说起学棋,县城里学棋的孩子越来越多,也让我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棋童家长。从家长方面,我越来越注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学棋,家长比拼。赛场上孩子赢了棋,家长眉开眼笑皆大欢喜,输了棋便失望生气,喊叫训斥。仿佛自家孩子永远是最聪明的那一个,赢了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水平,输了棋一定要想办法补回来。补回棋,补回面子。仿佛赢的不是棋,而是面子,说到底是家长的面子。
自家孩子就是不能落后于人。于是有的家长,让孩子私下里下功夫,看书做题上小课。孩子本身喜欢下棋的还可以理解,不喜欢下的,只好在家长的逼迫下看书做题,暑假两个月每天晚上广场那边的练棋,常常会看到有家长威逼利诱,让孩子下一盘,再下一盘,有的孩子甚至哭着闹着被家长拉到棋盘前。有的家长,专门让孩子拣棋力比自己高出一截的同学玩,目的是从他那里能取长补短。这真是大可不必的,让孩子学会有目的的和人交往,很不好。
越来越多的家长远离了让孩子学棋的初衷。学棋是为了开发智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磨练孩子稳定性。棋下得好,并不表示自家孩子就是比别人聪明,棋下得差,也不等于自家孩子处处不如人。为了和别人孩子较劲,争回家长所谓面子,不惜让孩子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自己不一定喜欢的事情上,算起来应该是得不偿失的。
这是一类家长。另一类反之。
特长,只是顺带的事儿,学也可不学也可,学得精与不精关系不大,人家说好咱也跟着起哄,没有目的,没有目标。有些家长,只是在为周末没时间带孩子,才把孩子送到这样那样的学习班里去。我本身,多是属于后者。也想让孩子学有一技之长,但从来不过多关心过问,不做要求和引导,顺其自然。导致孩子没有上进心和进取的动力。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的跟在人家屁股后面瞎混。从前和老公不止一次的探讨过,他一直讲我带的孩子太没上进心,做事没有方向和目标,从前我很不以为然。以为屁大一点儿的孩子,玩得开心就好,要那么多目标做什么?
后来,无论文化课还是特长方面的学习,从许多小事上面,让我越来越觉得,孩子的习惯和对待事物的态度是尤为重要的。一定要培养他对待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因此,适当的和他定一些目标,是有必要的。没有目标,没有进取心,便没有前进的动力。在学校里,但凡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一定是上进心特强甚至比较好强的那种。在学棋路上,我从来没给小栋提过要求定过目标,从上次打段赛失利归来,让我对此事重新做了认识。功利心太急不可,但凡事蛮不在乎的态度也不行。
中间这个度,很难拿捏。要根据各自娃的特点不同去斟酌,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毫不在乎,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激发热情不断进步,要做到这样的家长,可真不容易,但有许多人能做到,我还在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