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分类: 琴棋书画 |
打上一段的这一天里,最少听到小栋七次说过“我终于定上了!”http://s4/small/5c46a058hc870b70dec03&690
学棋两年十个月才打上一段,算起来已经够慢了,当和他同期的同学纷纷冲段成功调到高级班里时,小栋总是有些失落,但两分钟后这种不悦马又抛到脑后。说他不喜欢,见到棋的时候也乐得去摆弄;说他喜欢,业余时间很少主动记起去研究一下,对于下棋一直在这样不咸不淡地进行着。
对于小栋棋力长得慢,老公以为主要是思维方面的原因,他就是不善于这方面的思维;我则觉得是用功不够。思维方式只是一个外因,是次要的。而老师则这样说:下棋,如果觉得下也可不下也可不会长棋,如果觉得非下不行棋力才会长进。也就是说,当你下棋“上瘾”才会长棋。
老师说的不无道理,任何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像玩网络游戏,十有八九的孩子,你让在电脑前哪怕连续干上几个小时他都不会喊累,因为浓厚的兴趣已经把他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游戏里面而觉不到一丝一毫的累,这时候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而从写字作业到下棋看书通常都做不到长时间坐定不动认真钻研。这当然也是天性使然,玩是天性,游戏的新奇刺激对成人都有十足的吸引力何况孩子。但这还是能说明,一件事要想做好,必须专进去、钻进去。
围棋赛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特好的锻炼机会,能长棋,更能从一盘盘的胜利和失败中总结教训。人生如棋,不会步步顺利,每一步都要三思后行。而要达到预定目标获得成功,必须有真正的实力才能做到。失败的时候,会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胜利的时候尽情享受喜悦然后向更高的目标挑战。
这些算是我从围棋中得到的,小栋当然没有这样深刻的总结。但他这样说:妈妈,我觉得自己的信心比从前增加了!呵呵,真是最直接的表白。他说得没错。两年多了,他的师兄师弟们都定上了一段二段有的甚至三段,到他这里算是“元老”级别的,终于有了段位,总算让自己长舒了一口气。
通过下棋,也让我反思甚多。从孩子的生活、学习到特长到孩子是否健康快乐等等,在儿童时期,比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孩子起始都是从一张白纸开始,就看家长你如何去画?不否认有天生高智商的孩子,但毕竟少之又少。每到暑假广场上每天晚上都有围棋老师免费指导,有众多棋友互相切磋,这样好的机会在前两年我却很少利用它。今年暑假为了迎接冲段赛才尽可能每天晚上带小栋去广场练棋,而正是这样的实战让小栋和众多的棋友在一个假期里棋艺有了很大长进。我在想,如果去年暑假不是带他每天晚上到公园溜滑板而也带他去广场练上一两个月的棋,是不是去年就有望冲段成功呢?
一句话,家长看重什么孩子就看重什么。对于特长,大家都在说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但话说回来,喜欢与不喜欢都不是天生,兴趣是靠培养的。对于孩子,许多事情都是由家长引导而去做的。对于孩子家长首先要有自己大的方向和目标,孩子才有可能实现他自己的目标。从前老公常“教育”我做事没有目的性,自己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如何引导孩子?我常常为了“管孩子”的事和他争得面红耳赤,但对于这一点,我却越来越觉得他的说法是正确的。任何事情,给自己定一个可行性的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剩下的就是坚持!(但这最宝贝的东西又是我欠缺的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7EN00SIGG.gif)。
目的性不强的人通常不会出类拔萃。我们不是非要让孩子出类拔萃,但能形成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迈进的昂扬姿态,他的人生应该是幸福的。
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