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玉帝玉龙金豆豆子二月二龙抬头育儿 |
分类: 生活随笔 |
http://s6/middle/5c46a058g78f48f351725&690
“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皇爷使金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五谷收”。又是一年二月二,到了吃炒豆的时节。
吃了三十几年的炒糖豆,也究竟没弄明白二月二为什么要炒豆子?是为了儿子,今天刻意找度娘问了个究竟。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农谚“二月二,龙抬头”,与一个美丽的传说息息相关。传说中,古时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败,只好播雨。其实,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
关于为什么二月二炒豆子的说法: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发怒,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像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他,就大声向玉帝喊道:“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廷,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的炒豆。
我们这里的风俗是炒黄豆。记得小时候,二月二也是孩子期盼的一个节日。因为每到这天都可以吃到妈妈炒得香喷喷的豆子。上学的时候,每人口袋里都会装一小包豆子,在学校里互相交换品尝,谁家的更香更甜更脆?那咯嘣脆的炒豆子真是孩子们心目中无上的美味!
妈妈炒的豆子味道总是上流的,因为妈妈舍得下功夫。除非实在没时间,否则妈妈很少做清炒豆子。所谓清炒,就是不放糖只单纯炒豆子。而妈妈通常不仅炒豆子,还要加上炒好的去掉红衣的花生米,然后拌上熬好的红糖或白糖,这样豆子和花生米外面都裹着一层亮亮的糖衣,有单个的,也有因为糖而三三两两粘在一起的,吃到嘴里,那叫一个香甜咯嘣脆!
很怀念妈妈炒的豆子。近几年也吃过妈妈炒的豆子,但毕竟次数少了。而自己也有了家庭和孩子,每到二月二,会伙同她们一起跑到超市各种各样的包一些回家,超市的炒豆花样繁多,红的绿的甜的咸的都有,有些口感也挺好,但总是吃不出节日的味道。
今年突然也想自己亲手炒一锅豆子!也让儿子尝尝我的手艺!一不做二不休,今天晚上就动手。从前妈妈都是二月二早上炒豆,不知道要提前多长时间起床啊?我若等到明天再动手估计计划又成了空。
站在灶前听着锅里豆子噼啪作响,不禁慨叹,仿佛就在转眼之间,我就到了当年妈妈的年龄。但在我记忆中,仿佛是打从我开始有记忆起,就觉得妈妈就是一中年妇女形象。其实,那时候妈妈还很年轻,也就三十几岁。但记忆中,妈妈从来没穿过彩色的衣服,充其量是后来流行“的确良”的时候,妈妈做过一两个蓝底带花或绿底带花的褂子,那在当时就是很“时髦”的了。记忆最多的是妈妈穿过的蓝色咔叽布做的上衣,那种布料很耐磨,但好像只有纯蓝还没有其他花色。其实当时也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布料,有白底带红花的,有纯红或纯紫的,等等。但这些都是孩子们穿的色彩,没记得有一个大人穿过这种彩色的衣服。所以,在我眼里,妈妈的中年妇女形象保持了数十年。
我参加工作后,看到许多身边的中年妇女或者老人都穿红戴绿,感觉漂亮又热情洋溢。那一年,我给妈妈买了一件红色的羽绒服,是一点也不夸张的枣红。拿回家之后,妈妈说:“这么大红大红的,怎么穿出门啊?”其实,看妈妈挺高兴地。奶奶在一旁打趣:“看你妈妈,又‘扒狗’(方言,指牛)娶媳妇恣(高兴)了牛了!”妈妈听了就哈哈大笑!
后来妈妈也习惯了各种色彩、图案的衣服,也是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断改善受环境熏陶吧!总之,妈妈的衣服比年轻的时候鲜艳得多了。。。
一边回想着一边翻炒,一会儿竟已闻到豆子的香味了!
然后熬糖拌匀,半个多小时我的炒豆子竟也出炉了!迫不及待尝一个,因为热,还软软的,但也香香的甜甜的。小儿吃到老妈亲手炒的糖豆,而且还上网查到了二月二炒豆的来历,自是高兴得很!兴奋的心情一如我当年。如果明天他想带一些和同学分享,我也破例允许他带一次零食。
看这吃相吧!
http://s4/middle/5c46a058gb98d96c67aa3&690
熬的是白糖,自我感觉火候掌握还不错哦。只是没加炒花生,明年吧,也加上炒发花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