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立坤辍学写书有错吗?

(2009-11-08 19:39:39)
标签:

李春松

随笔

文化

分类: 文化随笔

古立坤辍学写书有错吗?

文/李春松

 

    成都古立坤是辍学写书的小女孩。她的事件引发了社会不小的争议。下至普通老百姓,上到四川省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火和中央电视台,都进行了评议,甚至专门的采访和节目报道。而评议和报道的结果是,百分之九十几的人和社会媒体都否定古立坤的做法,认为她应该入学读书,牢架学业基础,以厚积薄发,方可成大器。甚至有教育主管部门认为古立坤辍学写书是严重违法的。

    古立坤是如何应对的呢?她对王火如何回答的我们无从知晓,但她显然没有听从。而面对中央电视台的意见和建议,她说:“我听过很多这样的问题了,几乎所有的大人都是想劝我回学校去,但是我觉得你们是否真正理解孩子,你们根本没有真正地完完全全站在一个被关在学校牢笼里的一个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我觉得不一定每个人或者每个写手必须厚积薄发,必须有很深的知识垫底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来。”而古立坤的母亲也一度想劝解古立坤回校好好读书,但无用,后来只好顺从,并向外界透露她的意思:让古立坤去写吧,能够一直写下去也好,哪天不能够写下去了,再带她进校读书,也不是问题。正是因为古立坤母亲如此的表态,引来了某教育主管部门的争执,并认为她的做法和古立坤辍学写书是严重违法的。

    人是应该读书的,这没有错;古立坤认为可以不厚积薄发也能写出好文章的说法也是值得商榷甚至应该否定的,这也是毫无疑问的。但人是不是一定要进校读书接受所谓全面教育才有出息才符合正轨,却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的。

    不错,王火说得好“成功的作家,都是生活和知识的集大成者”,但是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学校,正如古立坤所说是“牢笼”,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注意。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不管是过去的应试教育,还是现在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都是所谓全面教育。全面教育全面发展肯定没有错,但却被广泛地理解、应用成了平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比起来,为什么总是缺乏科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甚至艺术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中国的全面教育和平衡发展。长久以来,中国的教育和教师是容不得孩子在某个方面“出格”的,稍有过者,就会以不符合正轨和传统为由抹灭之,甚至以异想天开、离经判道、歪门邪道进行斥责和否定。

    而科学家或艺术家最宝贵的精神和财富恰恰在于他们的大胆设想,甚至“异想天开”,甚至“走极端”。总是庸常的思维和作风其结果也不过是庸常之辈,如此是不可能诞生杰出的人物和人才的。而全面教育均衡发展则限制了无数超常思维和艺术灵感的产生,和壮大。有多少科学的奇思妙想和艺术的灵性因子被冠冕堂皇的全面教育均衡发展和执掌它们的老师扼杀于摇篮之中?有多少聪敏活泼、创造力不凡的青少年的灵力被他们戕杀?又有多少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幼苗被他们毒杀于无形之中?

    鱼和熊掌是不可兼得的。想要全面教育均衡发展就不可能培养出多少在科学和艺术里的非凡奇才,想要培养出真正的非凡的科学和艺术奇葩就不可能全面教育和均衡发展。可悲的是,中国几乎所有的高校把各省各市的各科成绩均全面开花的高考状元视作人才,并疯狂抢夺,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而这些高考状元,经统计,历届以来,有数千甚至上万名,却没有一位高考状元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悲哀啊!悲叹啊!而多少科学巨匠在国内显现不出来,而到了国外却脱颖而出!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注脚,最能辨明事实的证词。

    现在回到古立坤问题上来,她是应该继续留家写书还是入校读书?也许如王火的意思最好,既不耽误学业,又不丢下写作,两全其美。可是哪有这么好的事?艺术是容不得分身的,当有满身的通体透亮的艺术才情和细胞想要舒展,挡是挡不住的。如果挡住它,那肯定今后不会再来。即使再来,也会蹩脚之极,与当初大相径庭,已毫无艺术性可言,甚至肯定不是艺术品了。想必著名作家王火应该懂得。

    还有,假设让古立坤勉强两方面都不落下,但最终结果,毫无疑问地,他学习搞不上去,因为它视学校如牢笼如监狱怎么学得好?写作天才也被埋没,即使在课间课后强行挤压,也大不如样,相去甚远。如此本来一文学巨匠的苗儿被拦腰斩断,胎死腹中。一句话,勉强两方面都不放弃,结果是两方面都糟糕,都得不到。

    而如果让小古放弃写作,强行让他入校读书,结果要么是小古学业邋遢,一无所成;要么是(一万个假设),“改过自新”,潜心学习,将他的艺术才华转化成了学习的天赋,最终中得了状元。但是,中得了状元又怎么样呢?还不是和其他所有状元一样,除了成绩耀眼被追宠外,结果仍然不能为社会作什么多大的贡献甚至从社会成因来说只能是碌碌无为。如此这样,倒不如放手让小古去搏一番,搏好了是文学巨匠,搏不好大不了再学,即使不学也行行出状元,不愁没有活路。有奇才或巨人出现的可能就要抓住,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几率,没成为奇才或巨人大不了成为普通人,普通人多了去了,没啥可担心的。

    所以,小古的母亲的做法倒是很可取,很值得褒奖的。教育不能强行。既然如此,又何必出来一教育主管部门说是违法呢?幸好相关的法律还没有出台。不是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入校读书才有出息,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就像虽然教师行业崇高,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教书一样。崇高并不代表每个人都觉得有意义,也不代表每个人都能因崇高而创造价值。相关的法律制定可以而且应该聆听这样的声音。

    古立坤辍学写书难道有错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