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高铁上刷剧四小时,到达另一个城市信阳,感受体验。
晚上来到信阳百花园,当地朋友一路介绍,我认认真真的听着。位于信阳市羊山新区核心地段,布局为“一核、两轴、四相、十二园”。园区占地面积八百亩,绿化覆盖率83%,百花园内共种植50余万株花苗,牡丹、郁金香、茶花等268种观赏植物,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最具规模的以花卉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展现魅力信阳形象的重要窗口。(网上搜了搜)确实如此。这里的建筑也有窗口的意思……

两个人的周末时间
周六早餐,一盆特色信阳清汤牛肉面,满满的劲头,出发。
(一)上午南湾湖,堤坝上走一走、南湾湖茶岛、猴岛,感受体验,慢慢的溜达。水美,水质好;岛美,一览众岛小;鱼美,肉质鲜美;茶美,一芽一叶一毛尖……午餐,茶乡鱼村,吃特色南湖湾鱼。



(二)下午鸡公山
鸡公山有“青分豫楚、襟扼三江”之美誉,“佛光、云海、雾凇、雨淞、霞光、异国花草、奇峰怪石、瀑布流泉”被称为八大自然景观,山上有清末民初不同国别和风格的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美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跟着导游小陈转了登报晓峰→漫步美龄舞厅→参观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中正防空洞→欣赏消夏园→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颐庐→逛南北街,能走到的都走了。今天听当地朋友的介绍再加上导游的介绍,最后对信阳的总结:
地理位置特点:南不南、北不北、东不东、西不西;
气候特点:干不干、湿不湿。
曾经饮食特点:油乎乎、辣乎乎、黑乎乎,当然现在都改良了。




周日清晨起床,窗外雾蒙蒙。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景观,不同时间,不同的感觉。清晨雾蒙蒙,只听到小鸟的叫声。 昨晚上鸡公山上下了小雨,所以湿漉漉、雾蒙蒙,原计划今天从登山步道登山,但是看到雾有点大,这个计划就没有立刻实施。早餐后我们又重游了报晓峰,云雾中的报晓峰不一样的感觉,昨天云中,今天雾中。今天的游客相对少了很多,走在山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见这雾之大。我们近距离看了姊妹楼、亚细亚楼又到了南街,穿过南街,看到了下山的登山古道,有位当地的老婆婆在附近做着她的生意,问我们买不买特产,吃不吃饭,我们说只是转转,看我们要下山的意思,就说:“你们要回来吗?来回两个多小时呢。”我们看看时间还算富裕,准备试一试。 昨晚上鸡公山上下了小雨,所以湿漉漉、雾蒙蒙,原计划今天从登山步道登山,但是看到雾有点大,这个计划就没有立刻实施。早餐后我们又重游了报晓峰,云雾中的报晓峰不一样的感觉,昨天云中,今天雾中。今天的游客相对少了很多,走在山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见这雾之大。我们近距离看了姊妹楼、亚细亚楼又到了南街,穿过南街,看到了下山的登山古道,有位当地的老婆婆在附近做着她的生意,问我们买不买特产,吃不吃饭,我们说只是转转,看我们要下山的意思,就说:“你们要回来吗?来回两个多小时呢。”我们看看时间还算富裕,准备试一试。

我们继续往前,准备下山,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在继续从另一处登山,就这样两个人边走边聊,时不时地出现争执,当然是因为话说多了、或者争辩不过、或者意见不一致……大山里出现我的愤怒声,响亮的吼上一声,然后继续往前走。没有说完的继续说、刚刚烦人的话转换话题继续,无奈中的无奈,大山里的愤怒,哈哈。不知不觉间走了将近两公里了,这一路上只有我们两个,边走边说边嘚瑟。这样的情景任你嘚瑟、任你发泄、想说就说、不想说话闷头前进,总之嘴歇腿不歇。走走停停,这一路上也没看到什么景点,多的是我们两个的闲聊。终于听到了说话的声音,看来快到山底了,当然只是推测,中山门那里看到了几个年轻的小伙子,第一个上来的看到我们就打招呼“叔叔,你们是从上山下来的吗?”“是的”“还有多远?”我看看时间再看看走的距离准确的告诉他们“我们走了2.5公里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然后又问他们走了多远,他们说:“刚上来,也就500米”,就这样一交流终于对上了,还真是差不多。登山古道3公里左右。就这样我们继续。下山后,看看时间先往前走一走,到另一条徒步登山路线,从长生谷开始,再看看路线,走上去没问题,可是时间上有问题,下午一点四十分的火车,火车不等人的,那就改变计划,让朋友开车把我们带上山,然后我们赶紧收拾行囊自驾前往信阳东火车站,这样时间上还有富裕。这期间的午饭就免了,我们在路上看看有没有什么可以垫补点儿的,一切从简,匆匆下山。没有徒步上山留下了遗憾,希望有时间继续。


上山的徒步路线只是刚刚开始,就结束了,留下美好的回忆。
在赶往车站的途中我们选择了地道的路边摊,这样时间有保证,踏踏实实的感受一下信阳的小吃。这也就有了信阳最美的记忆,一盘炒河粉、一盘炒面的说说。
提前二十分钟到达车站,朋友前来汇合取车,感谢信阳朋友的相约和盛情款待,有来有往,“北京欢迎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