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0@365今日春分

(2024-03-19 15:43:45)
标签:

365

今日春分

日月时辰平分

春日过半

风和日暖

分类: 岁月随笔
80@365今日春分
          265@365今日秋分节气


                               79@365   今日春分


       2024年春分节气阳历时间:2024年3月20日11:06:12,这一天是星期三。 2024年春分农历时间:农历二零二四年二月十一日 。
80@365今日春分
       春分是最能代表春季的节气,春分过后,燕子就会从南方飞回来,春雷也会开始,闪电也会到来。
80@365今日春分
       春分,在古时候又被称为“日中”和“仲春之月”。春分的时候昼夜长短平均,是春季的中分点,正好平分了春季,从立春到立夏正好九十天,春分将其一分为二,所以得名“春分”。
        80@365今日春分
       春分的“分”,意思是一半,一分为二。春分这天,白天黑夜平分,昼夜等长。再者,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的中间,因此也有平分春季的意思。春分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可谓:春分时来昼夜均,燕子北归柳色青,做好当下应做事,心平气和好修行。
80@365今日春分
      农谚一:不怕春分雨,就怕春分晴
这个也就是说春分这天下雨的话,并不可怕,因为庄稼本身这个时候就需要雨水,如果春分是晴天,反而会害怕,因为这就预兆着接下来的天气,很可能会出现干旱的天气,所以人们害怕晴天,影响作物生长。
       农谚二:春分雨不怕,春分晴才忧
同样也是一个道理,出现晴天,人们就会担忧,怕年景不好,尤其是受到气候的一个影响,如果是下雨,反而符合这个时候的节气特征。
       农谚三:春分有雨是丰年
这里也说出了,春分适合下雨,它预兆着接下来会迎来一个丰年,人们五谷丰登,自然也就不用再去发愁,如果没有雨,出现晴天,庄稼不能丰收,人们就会发愁。
       当然这些都是古人经验的一个总结,如今气候出现了改变,这些可能已经不再适用了,但是仍然还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的。
                         80@365今日春分
       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中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便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要打雷并发出闪电。
80@365今日春分
       春分过后,天气逐渐变暖,气候湿润,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脾胃功能也逐渐增强。因此,春分时节的饮食以清淡、养生为主,适当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养肝脾,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是关键。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春分时节要吃的“三宝”。
      80@365今日春分
一、春菜馅饺子
推荐食谱:荠菜猪肉馅饺子:材料:荠菜100克、猪肉馅200克、饺子皮适量、葱姜蒜适量、盐适量、料酒适量、生抽适量、鸡精适量、香油适量。
春分时节,大地万物复苏,各种春季野菜和时令蔬菜陆续上市。而春菜饺子便是将这些春日里最鲜嫩的蔬菜与肉类搭配,制作成为饺子的馅料,制作而成。这样的饺子既保留了蔬菜的鲜美,又具有了肉类的丰富营养,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80@365今日春分
二、红枣

推荐食谱:红糖红枣山药丸子汤

材料:山药100克、糯米粉100克、红枣10枚、鸡蛋1个、红糖适量、水适量。

春季是肝气旺盛之时,中医讲究“春养肝”,因此应当适当摄入一些有助于调节肝气的食材。红枣正是这样的食材之一。红枣味甘性温,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合春季养生食用。尤其是对于易于肝气过盛,脾胃虚弱的人群,红枣更是一种极佳的食补之选。
             80@365今日春分
三、杂豆粥

推荐食谱:红糖八宝粥

材料:糯米100克、小米100克、红豆50克、绿豆50克、薏米50克、黑米50克、红枣10枚、桂圆10克、红糖适量、水适量。

随着春分过后气温的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容易感到疲乏乏力。而杂豆中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钾元素,是一种非常优质的能量来源,能够迅速补充人体所需的能量,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养脾胃,增强体质。         
                                        358@365游三峡——游白帝城
80@365今日春分
老圈滩同学们的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