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二)
(2012-11-28 08:28:26)
标签:
才是居焉言归每一好文章教育 |
分类: 老杨空间 |
(一)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8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恐已暮矣(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
A、臣闻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
(二)欧阳修论作文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4分)
①学而时习之(
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①兔走触株(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始悟为山市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4分)
①女还(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分)( )
A、其子随之而泣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6分)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4分)
(五)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③薛谭乃谢求反
①薛谭学讴于秦青
③终身不敢言归
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六、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附】课内古时词名句积累与赏析
l
【简析】借助奇特想像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
l
【简析】新旧事物交替,表明时间匆匆过,抒写出淡淡的乡愁,同时也给人以希望。蕴含的哲理:旧事物是蕴含在新事物之中的,新事物定能冲破重重阻碍,发展壮大起来。
l
【简析】选取具有初春特征的典型事物,在动态中将春的活力,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描绘出来。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想像。
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天净沙
【简析】选取六种代表性景物,自然组合,天衣无缝。前句景物色彩暗淡,毫无生气;后句景色明丽,清闲、恬淡。两句一正一反勾起游子无尽的愁思。
l
【简析】旅途未尽,夕阳在山,更勾起旅人的绵绵愁情,不禁使人断肠。
(一)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二)1、 ①曾经 ② 写 ③精,妙 ④小毛病2、 ①指代学过的知识 ② 他,指欧阳修
③文字、文章 ④疵病,文章缺点 3、 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4、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 (四)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 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 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1、 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 D 3、
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
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不
学习必须谦虚,不可浅尝辄止
游戏,玩耍
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平公问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主,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上蜡烛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初升的太阳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正午的太阳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象点蜡烛一样明亮,点上蜡烛和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在树桩旁等着,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当然,野兔是不可能等到了,不过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曾子的妻子上街去,他的儿子跟在后面哭着要去。曾子的妻子没有办法,对儿子说:"你回去吧,我从街上回来了杀猪给你吃。" 曾子的妻子刚从街上回来,曾子便准备把猪抓来杀了,他的妻子劝阻他说:"我只是哄小孩才说要杀猪的,不过是玩笑罢了。" 曾子说:"小孩不可以哄他玩的。小孩子并不懂事,什麽知识都需要从父母那里学来,需要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如果哄骗他,这就是教导小孩去哄骗他人。母亲哄骗小孩,小孩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办法。" 说完,曾子便杀了猪给孩子吃。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于是薛谭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
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闹市处,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又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